非農就業超預期的背後——美國2019年11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非農就業超預期的背後——美國2019年11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核心觀點

11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明顯好於預期,顯示就業仍有韌性,但超預期的背後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預計實際上就業數據沒那麼樂觀。我們維持最早明年二季度迎來就業拐點的判斷,美聯儲明年仍可能繼續降息。

事項

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26.6萬,預期18.3萬,前值12.8萬;失業率3.5%,預期3.6%,前值3.6%;小時工資同比增速3.1%,預期3.0%,前值3.0%。

正文

11月就業數據明顯好於預期,顯示就業仍有韌性。11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26.6萬,超出市場預期18.3萬,且今年以來已有6個月就業數據上調(圖1),近三月平均新增非農就業20.5萬,也為年內次高水平。同時失業率3.5%,相比上月下行,再次觸及近50年低位。此外薪資增速小幅回升,也好於預期,勞動參與失業率仍處於13年以來的高位63.2%。歷史低位的失業率和較高的勞動參與率,充分反映了就業市場依然運行良好、韌性較強。

此次就業數據反映出來美國就業市場的韌性,但我們認為實際就業沒有那麼樂觀,需關注三個方面:

1)通用汽車罷工結束暫時給就業帶來正面貢獻。此次就業的大幅改善可能與上個月的通用汽車工人罷工有關,持續40天、人數達4.6萬人的通用汽車罷工在10月底已經基本結束,11月這些通用汽車員工恢復工作使得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就業人數增加了4.13萬人,暫時給非農新增就業帶來正面貢獻。

2)ADP數據顯示私營企業就業仍有壓力。比較非農和ADP(小非農)就業樣本可以發現,非農基於調查問卷,涵蓋近5000家企業,且包括政府就業;而ADP基於工資冊,涵蓋2000多家企業,但不包括政府就業。由於ADP的就業數字基於工資冊而非調查問卷,信息可信度相對較高,且小非農主要是私營部門的非農數據,不包括政府僱傭,更能反映企業的內生擴張需求。一般情況下,小非農的數據和大非農的數據相差不大,歷史上相關性高達0.9(圖2)。因此ADP就業可能反映了真實的私營企業就業情況,結合11月ADP新增就業6.7萬人大幅不及預期,就業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樂觀。

3)就業結構的問題。當前薪資增速雖然有小幅反彈,但仍然明顯放緩,這與失業率反映的充分就業景象是互相矛盾的,可能反映了就業的結構性問題。正如之前的報告指出,低薪行業積聚支撐就業以及職位空缺數較高,這種行業和供需的失衡可能會降低對未來就業增長的預期(詳見《美國2019年10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就業結構比總量更值得關注》,2019-11-2)。

維持最早明年二季度迎來就業拐點。從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和僱傭率等領先指標來看(圖3),預計美國最早明年二季度迎來就業拐點(就業人數接近0,失業率趨勢反彈)。最新CME顯示,美聯儲12月份降息的概率為0,而隨著明年失業率迎來拐點,非農就業的調整,預計美聯儲明年仍可能繼續降息。

非農就業超預期的背後——美國2019年11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非農就業超預期的背後——美國2019年11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非農就業超預期的背後——美國2019年11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19年12月7日發佈的報告《美國2019年11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非農就業超預期的背後》,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相關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非農就業超預期的背後——美國2019年11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有道雲等方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使用本資料。

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資料所載的證券市場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的研究部編寫。中信證券研究部定位為面向專業機構投資者的賣方研究團隊。通過微信形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中信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公眾號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中信證券的客戶。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應首先聯繫中信證券機構銷售服務部門或經紀業務系統的客戶經理,完成投資者適當性匹配,並充分了解該項服務的性質、特點、使用的注意事項以及若不當使用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或損失,在此之前,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週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本訂閱號中的所有資料版權均屬中信證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複製本訂閱號中的內容。除經中信證券認可的情況外,其他一切轉載行為均屬違法。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