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中國製造,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海外強勢收購

在工業機器人行業,中國企業接連收購海外企業。中國政府在2015年提出培育該行業之後,收購的動向活躍,包括計劃在內,中國企業在過去4年間收購、出資的海外企業至少有13家。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美圍繞機器人等知識產權展開攻防,但是儘管美國進行牽制,但中國並未放慢步調,反而加強了攻勢。

厲害了中國製造,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海外強勢收購

中國大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南京埃斯頓自動化最近公佈了對德國老牌機器人制造商的收購計劃,該公司董事長吳波表示,希望通過收購獲取全新的創新性的技術。

收購對象為1919年創立的德國機器人制造企業「克魯斯(CLOOS)」。該公司以製造焊接汽車用鋼板的焊接機器人見長,預計收購額將達230億日元。收購方案已經獲得了德國政府的批准,預定年內完成收購。

克魯斯將成為埃斯頓自動化收購的第5家海外企業。埃斯頓2017年相繼收購了英國翠歐(TRIO)等3家企業,在中國企業中的收購攻勢也十分引人注目。

埃斯頓自動化是以汽車和家電行業用焊接機器人等為主力業務的中國新興企業。不過,通過接二連三地收購,2018財年(截止2018年12月)的銷售額約為14億元,猛增至2015財年的3倍。

工業機器人是汽車和飛機等眾多產品生產工序的核心裝置,也是生產技術集中的知識產權群,需要長年的技術積累。中國在該領域落後於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日美歐已開發國家。

在世界市場上,以世界最大工業機器人企業瑞士ABB為首,德國庫卡、發那科和安川電機等4家企業的全球佔有率達到80%。ABB機器人業務的年銷售額約為1萬億日元。在這樣的壟斷市場內,想收購也很難找到相應的企業。而中國最大機器人企業瀋陽新松的年銷售額也不過才30億元(2018財年,約合日元450億日元),並不具有很強的經營體力。

厲害了中國製造,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海外強勢收購

其他中國企業最近對海外企業的收購也接連不斷。生產機器人控制用系統的江蘇哈工智慧機器人預定11月底之前,以約6500萬美元(80億日元)收購擅長生產汽車行業用機器人的德國NIMAK集團。

實際上,從各企業公開的資料看,例如,安徽的埃夫特智慧裝備僅2018年就至少獲得了1.7億元的政府補貼,埃斯頓自動化也獲得了約3000萬元的補貼。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千方百計地對工業機器人業務提供支持。例如,對新採購機器人的企業提供補貼,浙江省補貼採購金額的約1成,河南省最高補貼300萬元,大力推動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

可以說中國正在官民合作強化工業機器人產業,但是在中美繼續推進貿易磋商的背景下,這種做法受到美國批評。美方主張鉅額政府補貼以及通過收購、出資海外企業強制技術轉讓的做法扭曲了公平的競爭環境。從過去4年中國企業收購、出資13家海外企業來看,中國方面似乎完全不打算妥協。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從成立的歷史也可以看出與政府聯絡很強。埃夫特由大型國有企業廠商奇瑞汽車於2007年出資成立。最大的機器人企業瀋陽新松也是由政府旗下的研究機構在2000年設立,這些企業如今也比較容易獲得政府的支持。

記者訪問遼寧省瀋陽市的瀋陽新松的總部,看到展廳裡擺放著許多機器人。新松的高管自信滿滿地表示,品質和技術實力與外國企業差距已經不大。通過收購提升實力的該公司如今的客戶包括德國寶馬等海外大型企業,2018財年(截止2018年12月)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6%,表現堅挺。

在佔世界市場(2018年約為1.1267萬億日元)3成的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中國,中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整體的存在感正在提升。預計2019年中國廠商的出貨量份額將增至3成左右。日本一家大型工業機器人企業的高管也表示,「切實感覺中國企業的實力提升。雖然技術實力還存在差距,不過中國企業絕對是不能掉以輕心的對手」,對中國企業的警惕感似乎是前所未有的高。

厲害了中國製造,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海外強勢收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