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的急功近利和水滴的“漏洞”

沈鵬的急功近利和水滴的“漏洞”


從水滴籌成立到現在,騙捐、善款亂用、地推亂象,短信騷擾、監管問題等等正在吞噬用戶的信任。沈鵬需要意識到,這種賴以生存的信任根基一旦失去,便很難再找回。


©文丨西貝


水滴的創始人沈鵬師承於王興。


曾經屢敗屢戰的王興對於創業感慨頗多,他有句著名的話,在很多場合都有所提及,“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曾經是美團十號員工的沈鵬可能對王興這句話有著不一樣的感受,因為水滴籌的公司主體就叫做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


王興於2003年放棄美國學業回國創立著名的校內網,三年後被千橡集團收購;2007年創辦飯否網,同樣無疾而終;2010年創辦美團,人生起起伏伏,如今終於大成。


不同於王興,87年出生的沈鵬履歷較為簡單,他最亮眼的經歷是原美團第10號員工,曾經的美團外賣全國業務負責人、“地推大拿”,他以第二個銷售員的身份加入美團,帶領過數千人的美團外賣地推團隊。


師出美團,線下地堆是早期水滴籌獲取流量的重要渠道,主要下沉到四五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在每個城市招募大量兼職人員和志願者輔導當地人籌款。


今年3月,沈鵬曾在某科技論壇上表示,水滴公司線下基層工作人員已經擴大至300多個片區經理,1.6萬多個志願者,覆蓋了中國400-500個城市,76%的籌款用戶來自於三四五線城市,72%的捐款用戶來自於三四五線城市。


不過成也地推,敗也地推。王興的“既往”還沒學會,如今急於“縱情向前”的沈鵬終於終於栽了跟頭。


1

水滴的“漏洞”


近日,梨視頻拍客發佈一則調查視頻,調查顯示“水滴籌”在40多個城市的重點醫院派駐地推人員,這些地推人員逐個病房引導患者拍攝籌款視頻,對籌款金額和患者病情及家庭經濟情況不加審核甚至還有所隱瞞。外界質疑水滴公司依靠水滴籌地推形成的場景和流量來銷售保險操作失範,消耗了社會愛心。


對於此事,水滴籌表示視頻報道中提到的部分地區個別線下人員的違規現象,調查清楚後將給以嚴懲。同時自即刻起,線下服務團隊全面暫停服務,整頓徹查類似違規行為,組織重新回爐學習,再次加強平臺紀律培訓和提升服務規範,培訓通過後方可重新提供服務。


事實上,此前水滴籌也屢屢陷入質疑之中。


今年5月,德雲社相聲演員吳某在水滴籌平臺發起眾籌,最高金額100萬元。吳某在北京有兩套房、一輛車,也有醫保,由此遭到網友質疑。最終,該發起人停止籌款。


另外,更早時的3月29日,財經網報道稱,湖北某醫院護士表示,水滴籌地推人員不分時段、不分科室地給每個住院患者推銷水滴籌業務,已嚴重影響了醫院工作秩序。


水滴籌對患者資料審核不嚴格已成眾矢之的,這給很多圖謀不軌的人創造了條件。新華社記者曾調查發現,類似水滴籌這樣的平臺至少有四個環節可能存在漏洞,導致信息不夠真實。


漏洞一:救助金額和目標籌款金額可隨意填寫。記者在水滴籌申請籌款發現,“想要籌多少錢”的金額上限已經限定為50萬元,50萬元以下可以任意填。


漏洞二:醫院證明等核心資料可造假。一視財經在淘寶搜索水滴籌醫院證明、病歷等關鍵詞找到不少賣家。


新華社記者曾詢問有沒有能通過眾籌平臺審核的證明材料,賣家馬上發來680元套餐介紹,其中包含B超、血清癌胚抗原檢查、病理報告等證明,姓名、就診時間等都可以定製。“很多人都來我這裡開過發眾籌的材料,”這名賣家說。


漏洞三:相關資料由個人填寫,並不要求公示相關證明。福建一位曾發起水滴籌的患者說,住院時曾有平臺志願者主動來問是否需要眾籌,只要了病歷材料和身份證,5分鐘內就在平臺發起了籌款。這名患者在填報房產信息時就少報了房產金額,10天后提現成功。


漏洞四:

驗證環節可造假。新華社調查發現,現在有很多眾籌轉發代刷群,只要花不多的錢就能讓陌生人冒充親友轉發,幫助通過社會驗證。


可以說,如何保證用戶信息真實有效、監管籌款金去向等問題,一直是水滴籌等平臺揮之不去的隱患。


2

沈鵬為何急功近利?


隱患未消,“縱情向前”的沈鵬卻急了!


12月5日晚間消息,沈鵬發佈博文,稱“再管不好,我願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


針對水滴籌線下團隊人員服務環節暴露出的問題,沈鵬稱,已全面暫停了線下服務。“大家的信任是水滴籌的基石!這一次我們辜負了愛心用戶對我們的信任。”沈鵬還稱有信心找到其他合適的盈利點去支持整個公司的發展。


公益和盈利並不是矛盾體,也不是水滴此次危機的源頭。


其實,水滴公司的商業變現模式很簡單,獨創的“社交+公益+保險”的模式十分具有想象力,就是通過水滴籌、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類產品聚集大量的用戶和流量,然後再通過水滴保等商業業務板塊進行變現。


水滴互助是水滴公司的第一個業務,用戶花9元成為會員,180天觀察期之後,能夠享受相應的賠付權利。當加入平臺的用戶患上癌症時,最高能獲得水滴互助的30萬元賠付,範圍涵蓋了50種。這一運營模式,意味著必須擁有足夠多的平臺會員,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水滴籌也是虧錢的,其不收取手續費,反而需要承擔用戶提現時微信收取的手續費。但是水滴保險商城是互聯網保險經紀業務,持保險經紀牌照,主要向低線城市用戶提供低價保險產品,一旦擁有大量的用戶和流量,這個業務板塊變現就變得十分容易。不過,沈鵬坦言,水滴平臺尚未盈利。


今年3月底“水滴公司”完成了由騰訊領投,高榕資本、IDG資本、藍馳創投、創新工場等知名投資機構跟投的總額近5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6月又完成C輪融資10億元人民幣,這一輪融資由博裕資本領投,騰訊繼續跟投,中金資本、高榕資本等投資機構紛紛參與。自2016年成立迄今共融資近18億元人民幣。


資本嗜血,沈鵬也急於盈利,因此水滴的地推“漏洞”不斷的暴露出來。最近也有不少用戶對一視財經吐槽稱:我很相信水滴籌,捐款好多次,水滴籌為什麼天天給我發垃圾短信?讓我買你們保險產品,我把號碼拉黑後,又用別的號又開始給我發垃圾短信?


從水滴籌成立到現在,騙捐、善款亂用、地推亂象,短信騷擾、監管問題等等正在吞噬用戶的信任。沈鵬需要意識到,這種賴以生存的信任根基一旦失去,便很難再找回。


3

誰來監管水滴?


從水滴籌成立到現在,外界對水滴的質疑從未停止。如今擺在眼前的問題是,信任危機之下:誰來監管水滴籌?


作為非保險和非經紀業務的互聯網創新產品,不論是網絡互助還是眾籌都能夠從公眾處獲取資金,但監管一直處於空白,准入、退出、治理、風險控制上都未有規定。


水滴互助自建立始,便對外宣稱其互助基金由第三方機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福基會)託管,互助項目全程公示,由商保通等公估機構核實。


但福基會與水滴互助的合作已經終止。2016年11月15日,水滴互助在其官網上發佈公告稱“雙方在用戶獲捐方式上未達成一致”,故而終止合作。


因此除了理賠事件和金額外,水滴互助目前並沒有公佈資金池、託管的情況,資金的用途並不透明。


原保監會曾經多次強調互助計劃可能存在的風險,比如點名夸克聯盟,約談水滴互助,並下發《關於開展以網絡互助計劃形式非法從事保險業務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等。


2016年11月初,原保監會對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負責人進行了重點約談並通報監管意見,稱“網絡互助平臺並不具備保險經營資質及相應風險控制能力,其資金風險、道德風險和經營風險難以管控。特別是目前部分網絡互助平臺通過各種商業營銷手段,迅速積累大量會員,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外溢風險不容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