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有熟悉旅遊業的朋友介紹嗎?裸辭、待業中、捉急”

前二天群裡的小夥伴突然蹦出這樣一句話,讓“死了”很久的群開始活躍起來,各種介紹工作、討論辭職,反正就是沒有介紹旅遊行業工作的。

小夥伴估計也是待業太久了,忘記了一開始說的旅遊行業的事,看到自己合適的工作,就拼命的問要什麼證,自己的證合適嗎?

最後的結果就是討論來討論去,也沒得出個滿意的結果,估計自己也死心了。

小夥伴最後問了句:“本科找個稅後5K的工作很難嗎?”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們公司前臺,那是前臺剛進公司二天後,我因為沒上班不知道前臺的具體情況。

同事偷偷的和我說:“這次終於招到人了,我不用在坐前臺了,不過我就是想不通,她為什麼會來我們公司。”

“是呀,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來這種拿3K多的工資是有點可惜了。”誰讓我們公司招人要求那麼高,工資又低,能招到一個算是燒高香了。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同事志得意滿的說道:“錯了,是全日制本科、英文八級、教師資格證,這二天我在前臺教她的時候,她還在看英文教材,說是要考雅思和託福。”

聽到這裡,我真的在好奇外面工作真的那麼難說嘛?

連這種水平,在上海都找不到一個稅後5K以上的工作?

回過神來看著群裡的討論已經結束了,最後另一位群友說:“我還在掙扎中,準備領完年終獎再說。”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這位的想法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拿好年終獎在走人,裸辭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不理智的,但拿了年終獎就一定能找到好的下家?

被下崗、裸辭、轉型、創業、中年危機……這些已經成為當代職場人士焦慮的來源,像我們父母那個時代,在一家公司能幹到退休。

但在當今的社會,一家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只有不到三年,職場人士如果不早做職業規劃,很有可能哪天就被下崗。


為什麼要做職業規劃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還記得去年火爆網絡的河北唐山36歲高速收費員下崗事件,其中一位女收費員振振有詞的說道:“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36歲連人生的1/2時間都沒有,卻因為每天只進行簡單的工作,不做職業的規劃,反而理直氣壯的說出:我現在啥也不會,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

時代在拋棄我們時,從來不會提前通知,我們只能自己提前做好規劃。當今科技日新月異,大量低技能、重複性的崗位正在被科技所代替。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馬雲的無人超市、無人酒店、高速收費站不斷增多的ETC通道……無時無刻不在警醒著我們,時代在快速發展,今天的職業,也許明天就會被淘汰。

真到了30、40歲的時候,我們有什麼資本與那些20多歲的青年去競爭那些低技能、重複性崗位?

這個時代在逼迫當代職場人做出改變,職業規劃是我們目前不得不考慮嚴峻的問題,職業佔據人生1/2的時間,所以做好職業規劃就是做好人生的規劃。


職業規劃的三大心魔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人不管做什麼事都不可以一時衝動,在做職業規劃前,先消除自己對於職業規劃的心魔。

如果不消除心魔,就會像開頭的那位群友一樣,明白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但還是盲目的辭職。

在職業規劃中,我們將面對三大心魔,它們分別是專業對口、世界上只有一條職業之路適合我、5—10年固定路徑


心魔1:找工作一定要專業對口

相信很多人在選擇職業的時候,第一考慮的因素就是自己所學的專業,找工作一定要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嘛?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一下這組《2018 年高校應屆生就業崗位與專業對口比例與去年同期對比》數據。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發現專業完全對口的只有10%左右,30%左右的學生專業與所從事的工作略有關係, 50%以上是專業和工作毫無關係。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專業與工作不對口的情況?

總體來說分為二個原因: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第一個原因:因為我們高中時,所選的專業大部分都是瞎選或者父母的選擇。那時我們的認識系統沒有健全,也因為一些社會因素,讓我們選擇自己所學專業時,沒有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

這就造成了大學時,很多同學都會選修其他課程,或者對自己的專業很不喜歡,每次都勉強及格,到最後勉強畢業。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第二個原因:大學所學專業課只佔總課時的1/3,其他一些通用的課程,講得也都是理論的基礎。總體來說大學的教育是廣泛的傳播知識,是為我們踏入社會之前做的基礎準備,而不是專門去學習一下很專業很落地的知識。

而且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大學專業課很多都是幾年前開設的,所學的知識也跟不上時代的節奏,這種專業的設置跟企業的崗位肯定是有差距的,所以這也是專業不對口的一些原因。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像我在培訓學校學習設計時,老師就說他當時大學真正碰電腦的時間只有1個月,1個月的時候要完全熟練操作所有設計要運用的軟件,這基本是不可能的,能夠基礎操作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專業對口,對於當代的職場人士來說沒有那麼重要,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對於找工作來說關係不是很大。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盡力去設計路線,讓自己變得專業,以適應企業崗位的招聘需求。

當然如果你喜歡自己的專業,那就深挖專業的知識,這樣在專業對口的工作上會比那些不對口的人有優勢。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第1個心魔後,我們來解決職業規劃道路上的第2個心魔。


心魔2:世界上有一個最適合我的工作?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現代很多男女青年都是大齡未婚,問其原因:大多是在等待自己完美的另一半。

其實找工作和婚姻是一個樣,在婚姻中永遠沒有一個人與自己完美契合,在婚姻中我們要不斷的包容對方、相互適應,為彼此改變自己的一些習慣。

二十歲時我們尋找浪漫的愛情,三十歲時我們想要的穩定的愛情,四十歲時我們想要尊重的愛情,五十歲時……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不斷的改變自己對於愛情的渴望,工作同樣如此。

就像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另一半,世界也沒有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

如果說我們現在的人生是在A點,那我們最後想要到達的地方是職業規劃的B點,A通往B的道路只有一條,也許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到不了B點。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那C、D、E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不錯的選擇,人會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改變自己的目標,也許當初的B點,伴隨時間的變化也不那麼重要。沒有看過C、D、E的風景,怎麼知道不比B更風景秀麗呢?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人生不是隻有一條路,你選擇的方向對了,最初的終點也許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

人生不是隻有一條路,而是充滿無限的可能。


心魔3:5~10年的固定路徑?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在我們過去的工業時代,爺爺輩或者父輩確實是有可能做長期的規劃,之所以有這樣 路徑存在,是因為那個時代變化很慢,新的機會也沒那麼多。

那時從一名普通專員到主管再到經理,似乎是非常確定和固定,就像我們坐的自動扶梯,只要扶穩扶手,不要犯錯,不要摔倒,大概率時間到了,就會把我們送到終點,這是過去固定的路徑。

可是現在這個社會,時代變化太快了,就說現在幾個新職業,比如職業讀書人,這個職位5~10年前我們就沒想過讀書還能掙錢,還能當職業?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這種因為時代原因出現的職位越來越多,以前沒有出現過,那我們怎麼去規劃?

時代不同,發展速度也不同,在現代社會我們每一個人的需求快速變化,過去一家企業倒閉可能要一到二年時間,現在一夜時間就可能完蛋,5~10年後的事誰也預測不了。

職業規劃我們要的不是固定路徑,我們要的是小步迭代,低成本的去試錯。

“裸辭、待業中、捉急”,不做職業規劃的後果你知道嘛?

雷軍說過:試過的成本很高,試錯的成本很低。

小步迭代,低成本的試錯,慢慢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才是最符合當代職業人士的正確方法。

說了3個職業規劃中比較常見的心魔,你還在猶豫嘛?

也許是你的自信心不夠,人的天性都是習慣安逸、喜歡享受的,任何一切違反天性的事都會被內心所抗拒。

但我們不去改變自己,不做職業規劃,總有一天我們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一時的痛苦,換回半生的安逸,這筆帳很合算,趕緊行動起來,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