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作者|謝明宏

若不是肖戰和王一博,聯袂入圍“金烏鴉獎”,恐怕群眾早把它和“金掃帚”一起忘了。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作為曾經國產影視“負面評價”的泰山北斗,源出天涯的金烏鴉與濫觴《青年電影手冊》的金掃帚,曾大有效仿好萊塢金酸莓之勢。

轉眼間,金掃帚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金烏鴉也熬死了BBS。整體而言,今年的金烏鴉有些“硬槓流量”造成的灰頭土臉。給肖戰的評語,沒有睿智的抖機靈,反而讓人感到失禮的啞然。

“妖嬈舞姿男默女淚,一甲等級讓老師羞愧。”瞧這韻腳壓得,頗有幾分當年嘲笑“春哥曾哥”的傻勁。9102年都要到頭了,咱們的“性別評價”怎麼還停留在溥儀玩蟈蟈的時候?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而評價王一博,更是把炮口轉向粉絲。“長的醜也不用怕,整整就可以,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哪兒哪兒都有慕醜的喜歡你。”通篇下來就是“美”、“醜”、“整”三個關鍵詞,讓人懷疑是不是醫美APP的廣告植入。

國產影視值得針砭的大話題那麼多,你們就能看見飯圈粉粉黑黑這點破口水話?

這屆金烏鴉獎,尖刻酸腐的評語灰霾太重,根本不足以穿透國產電影的市場風塵。肇始之初,這些獎項為的是“不讓所有批評的聲音都死絕”,是草根的狂歡區,是大眾意見的自留地;而時光輾轉,不僅發聲的初心不再,更淪為了圈層化的內部遊戲,失去公信價值。

而難兄弟“金掃帚”,除了王寶強腦熱領了獎,近年來的獲獎者呈現“不領獎”、“不回應”、“假裝沒得過”的集體遁地狀態。尤其是“梅花三弄”的楊冪和“N進宮”的郭敬明,多年來孜孜不倦地上榜,也不過是一兩天的磕牙話題,轉頭該幹啥幹啥。

這不僅是金掃帚激勵目的的流產,更是中國電影的某種敗筆。這兩年的“雙金獎”,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呈現出無聲的疲態。又似一頂破帽子,成為飯圈互相投射的豌豆彈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一邊是《吐槽大會》變成了藝人自嘲洗白的“念稿大會”,既不搞笑也不真誠;另一邊是“雙金獎”失去了理性精神,既不犀利也不善良。具有公信度的理性批判究竟去了哪兒?我們找不到答案。

烏鴉要革命

“金烏鴉”自2004年舉辦以來,已歷16屆。每一屆的選舉,都可作為一種另類的娛樂史和民間話語被記載。徐徐回望,誰還記得第一屆“鴉帝”和“鴉後”?

當年,發起評選的天涯網友narsa,曾遭遇粉絲的大規模狙擊。那是天涯娛樂八卦開版僅2個月的古早年代,帶著narsat、narsaa等馬甲披堅執銳的TA,最終搗鼓出了三甲:李湘、章子怡、范冰冰。

李湘當年被天涯人冠以“鑽石湘”的名號,原罪是“閃婚大款李厚霖併到處秀blingbling的鑽戒”。思前想後,無非清純保守。那時的人們還對“女星嫁大款”嗤之以鼻,並對李湘惹哭秦海璐打抱不平。若按如今的形勢,奚夢瑤和郭碧婷似乎倒是“嫁得好”的標杆?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而亞軍和季軍,也擁有“國際章”和“狐狸範”的諢名。那一年,汪峰推出的專輯還叫《笑著哭》,而狐狸範還沒有變成稅貴妃。不得不說,天涯er起名有一套,這些天涯遺留下來的女星標籤,至今深入人心。

“鴉帝”的選舉,比鴉後推遲了一個多月。由於narsa對男藝人無感,天涯網友gege_2003接過紅旗,主持票選“金烏鴉最噁心男藝人”。最終,“小魚兒”張衛健以兩票優勢,擊敗“皇阿瑪”張鐵林。張衛健捧杯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小魚兒與花無缺》劇組胖揍小白龍王伯昭,二是不顧褶子賣萌引發抵制。

應該說,惡搞性和道德感,是金烏鴉早期的批評範式。當年的拉票者通過漫畫、PS、文字編配等方式創作海報,將原作品的語境與寓意打碎、撕裂,使之以一種超乎想象的奇異景象呈現。儘管這些方式今天看起來非常過時,但那時的新鮮感類似票選“抖音網紅”。

以第8屆金烏鴉為分水嶺,於正和郭美美的當選,標誌著它的“標準泛化”。首先,死丫頭和郭美美都不是正兒八經的藝人。其次,從頒獎詞可以看出“鴉帝”和“鴉後”直指背後的“抄襲”與“炫富”。金烏鴉已經跳出了最初的影視屬性,試圖染指社會評議。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愛雷劇,愛精緻,愛讀清史稿。愛炒作,愛撒嬌,最愛何哥哥”8年過去了,這句頒獎詞能勾起你多少當年的八卦記憶?

而今年的金烏鴉,整體文案都流露出一種過時感。批評王一博不會寫“遊”字,譏諷肖戰靠“賣腐”上位。完全掉進了飯圈話語的陷阱,失掉了群眾根基和合適的評價體系。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應該說,金烏鴉既沒有正視流量的勇氣,也沒有客觀看待男色消費的銳氣,只剩下老氣橫秋的“老氣”。

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可如果批評不理性,則激勵不存在。在一個“認慫保平安”人人講謙遜的年代,金烏鴉顯得傲慢又喪氣。這當然不光是因為它不思進取,而是天涯的困境和BBS的失語。

掃帚不會飛

金掃帚獎的取名,有三層含義:一是,敝帚自珍。二是,過年前的大掃除,用掃帚揚塵除垢。三是,掃帚在西方故事裡,法師可以乘著它飛翔。現在看來,逐年疲軟的票選和日漸減少的關注,真的讓它變成了“一把敝帚”。

2011年金掃帚,最大的贏家是包攬最失望導演、最失望影片、最失望廣告植入的馮小剛。很容易被激怒的小鋼炮,嘟嘟嘟地在微博上回應:“誰也別跟我爭!我的目標是往後十年我都預定了!蟬聯了!年年最爛!”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馮小剛對“金掃帚”的忌憚,主要源於它不同於金烏鴉“民間遊戲”的權威性。

“金掃帚獎”創辦人是《青年電影手冊》的主編程青松,電影人而非草根的出身,直接為“雙金”劃出了南轅北轍的走向:專業之極VS俗化之極。所有獎項均由兩輪投票產生,由編輯部提供候選名單:

第一輪由網易微博、新浪微博、新浪博客的投票產生提名;第二輪投票,由《青年電影手冊》邀請的31位由影評人、媒體人士、文化學者和電影人組成的評委團,投票產生最終結果。首屆評委曾包括影評人孫孟晉、郝建、楊早、葉匡政、史航和韓松落等。

其實,金掃帚的批評是相對溫和的。和金烏鴉直接的“最噁心”相比,金掃帚選擇了更委婉的“最失望”。金掃帚不是“批鬥大會”,強調“最令人失望”,言外之意是“心存希望”。希望中國電影更好,而不是在“爛”裡和稀泥。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可在一個“野獎遍地,紅毯無數”的時代,流量標榜努力到處水獎就行了,誰還來主動領罰?用楊天寶的話說,我要是運氣好該拿個獎項大滿貫的。再溫和的批評它也是批評,再野雞的獎項那也是榮譽。

這就是金掃帚長期面臨的尷尬,有人評獎無人來領。直到2013年,它才迎來了拓荒性的發展。不僅《河東獅吼2》導演馬偉豪派人現身領獎,《瘋狂的蠢賊》製片人李明陽還親臨現場,並向觀眾致歉鞠躬。這一年的“金掃帚影帝”小瀋陽,事後也發微博領受。

終於,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人少見的自嘲精神,可隨後的幾年又變得冷清起來。去年領獎的王寶強,成了金掃帚的“態度達人”。不但親自領獎,還發表了一段誠摯感言:“雖然它不是個光彩的獎項,但可以鞭策人進步。”主持人問他要不要宣傳新電影,還被寶強拒絕了。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不管是跨界導演真誠的反省,還是可供玩味的明星高段位危機公關,王寶強都給電影人做出了一步嘗試。領真誠的批評,不比花錢買獎來得真性情?

最高的心機,是返璞歸真,可惜太多人看不到。

批評在消失

這幾年,程青松一直在強調:“中國電影評論的聲音,現在幾乎已經消失了。”其實,這種危機作為普通的觀眾也可以真切感受。那就是打開豆瓣、貓眼、淘票票,你依舊無法確定電影的真實口碑。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所有的投資方都可以用錢買聲音,其實不但是可以,購買並控制言論幾乎成為國產電影營銷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僅上游的新聞媒體和下游的影評文章一網打盡,甚至不惜發動水軍與黑水軍大戰,將傳播介質和手段牢控於掌心。

批評聲音在消失,或者說被淹沒。那麼,金掃帚和金烏鴉不應該受到更多擁護嗎?為何這些獎項看起來也沒被誰掌握,卻失去了當年的銳氣和影響力?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金烏鴉亡於票選的“偽民主”。在天涯這樣一個賽博空間閒逛的個體,如同在大都市拱廊街的實體空間中行走的人。它們不是空間實踐的主人,而是眾多聲音中的一個無實體依託的碎片。

天涯的意見領袖們,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大眾的決定。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成為網民內部的話語霸權擁有者。“金烏鴉”以民主形式展開,每個參與者都手握3票,拉票團成員則可以通過自我表達影響別人的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者獲得的不僅是娛樂的快感,更有小團體民主的快感。於是,隨著BBS的衰落與網絡的圈層化,金烏鴉逐漸變成內部遊戲,退出了公共話語空間。路人的參與方式逐漸從“圍觀”變成“無感”,甚至對選舉結果感到陌生和疏離。這年頭,除了飯圈的對家,誰還有閒心給金烏鴉投票,關心金烏鴉的結果?

金掃帚亡於主流的“真忽視”。今年的競爭依舊激烈,《誅仙Ⅰ》的肖戰、《上海堡壘》的鹿晗、《龍牌之謎》的成龍、《小小的願望》的王大陸都榜上有名。女演員方面,李沁和孟美岐也是高票,看來矛頭是直指《誅仙Ⅰ》了。

“金烏鴉”掉毛,“金掃帚”難掃,真批評是怎麼消失的?

說真的,格局略小。不管是金烏鴉還是金掃帚,都跟“流量”沒完沒了了,產業觀察水平起碼停留在三年前。睜眼看看,2019年的影視圈,“流量”還是最要緊的問題嗎?分明是思想犯懶,或者想“蹭流量”吧。

不過對於上榜流量們,硬糖君覺得也大可笑對差評。2010年,桑德拉同時收穫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和“金酸莓”最差女演員兩頂桂冠。這算是金酸莓對奧斯卡的諷刺,還是奧斯卡對金酸莓的抵制呢?

其實不管是肖戰還是鹿晗當選,去領個金掃帚也算開風氣之先。誰先做了,誰就算夠膽識。就像《封神榜》的梗:你本是榜上有名之人,還不快快醒悟自求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