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密度的真相,因為你沒有真正瞭解,所以你效益低下

說到玉米高密度種植之前,先告訴大家幾個美國玉米的幾個真相:

玉米高密度的真相,因為你沒有真正瞭解,所以你效益低下

美國“玉米帶”耕地土壤有機質是4%~6%(旁白:土壤肥沃這一點就可使得美國玉米“理所當然”比中國玉米正產30%左右) 。

美國的“玉米帶”在玉米生長季節的降雨條件非常好,每個月平均100毫米左右(旁白:這一點是中國黃淮海、東北、西北三大區域都無法比擬的)。

據李少昆博士介紹,美國的土壤耕層深厚,一般耕深35釐米,可是中國的耕地耕深約20釐米左右(耕層淺對玉米的減產因素是20%~30%)。

據美國華人育種家張銘堂介紹,美國中西部的“玉米帶”是一年一季,4月底最低氣溫16℃左右開始,到9月初是“青枝綠葉”成熟(旁白:美國春播一季玉米,從播種到成熟130天左右,或者說從出苗到成熟約120天左右)。

但是,9月中旬會土壤有10天左右的“印第安人的夏天”的特殊氣候,乾燥的空氣很快就把植株和葉片的水分抽乾,

玉米籽粒的含水量很快到15%左右乾燥的玉米秸稈可以“直立不倒伏”一直到來年春天(旁白:試問中國有這樣的條件嗎?)

請注意:據2019年《河北夏播區玉米機械粒收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一文的數據,116個品種籽粒含水率平均28.69%(而且,這還是比正常收穫期推遲7~21天收穫的數據)。

另外,據美國國家玉米種子協會公開的信息:美國玉米高產競賽參與者,90%以上都是分次施肥,摺合每畝施入38~52斤純氮。

如此,種種條件都不能“對號入座”,中國的“高密度密植玉米”又該怎麼走呢?!

也許,當前只有玉米栽培專家李少昆博士說的“最接近於真理”:今後的玉米密植和籽粒機收,品種的生育期縮短7天以上,二是籽粒收穫時含水25%以下。

在當前階段,目前市場上存在黃淮海區域99%以上夏玉米品種而言,適當稀植,是為上上策!

舉一個小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你家上飯店吃飯,100元的預算開支,同一家飯店同樣飯菜,你說“吃的又飽又好”是2個人,還是3個人呢?——同一地塊,同樣的施肥澆水,適當稀植好呢?還是“增密三分之一”好呢?

再比如,你們家3口人在吃飯,慣例都每人一個饅頭,3個饅頭剛剛好。

忽然,這天你家來了2位客人,這時,你家應該有5個饅頭才能讓5個人吃飽!

可是,你沒有,你們5個人吃3個饅頭,每個人“只有6成飽”!——肥料就是玉米的“飯菜”,你增加了密度,可是你的施肥增加了嗎?!因為“肥料報酬遞減原理”,你增加30%的玉米密度,則必須增加40%的施肥,不然,你家玉米禿尖,空杆,缺粒,倒伏,病害等等。

所謂的“籽粒機收品種”,要高密度,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早熟7~10天。

第二,必須綜合抗耐能力好——“三抗四耐”【抗病,抗旱,抗倒,耐高溫,耐瘠薄,耐鹽鹼,耐澇】。

請問,當前的“籽粒機收品種”的所謂高密度品種,滿足上面條件的,真的有嗎?

玉米高密度的真相,因為你沒有真正瞭解,所以你效益低下
玉米高密度的真相,因為你沒有真正瞭解,所以你效益低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