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連江“深海養魚”有妙招:黃花魚“跑馬場”美了近海、惠了民生

福建省連江縣定海灣,背山面海,沿著盤山路望著海,隨處可見漁船或停泊在岸邊,或航行在水面。在岸堤,各家漁民將收穫的“海貨”在簍子裡鋪開,擺在岸邊的臺子上晾曬,散發出陣陣海味。

黃花魚是簍子裡的“常客”,連江黃花魚聲名在外。

在連江養了20多年魚,從漁民到企業主,許福安早成了養黃花魚的“老把式”。坐上漁船、撒下漁網、固定網箱……傳統的養殖方式稔熟於心,許福安卻發現,現如今這套法子不靈了,“老人幹不動了,年輕人嫌太累不願意幹。”

近年來,連江通過引進高科技海洋裝備企業,鼓勵深遠海機械化、智能化養殖,這讓許福安也打起了機械化養殖的主意。今年5月,許福安將漁場從近海遷往深海,嘗試在智能養殖場“振漁1號”裡養殖黃花魚。

省了力氣、養出好魚、賣出好價錢……半年多時間過去,許福安細數深海科技養殖的好處,讚歎不已。

定時自動轉網 人力省了七成

站在岸上,視線裡是漁民們離岸不遠的近海漁場。許福安的“振漁1號”養殖場不在近海,在岸邊看不見蹤影。跟著許福安離岸登船,船航行了十幾分鍾,一個“大傢伙”闖入視線。

福建连江“深海养鱼”有妙招:黄花鱼“跑马场”美了近海、惠了民生

“振漁1號”深遠海機械化養殖平臺。 福州力美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水面上,“振漁1號”形如“鋼鐵”島嶼,中間是用鋼樑支起的框架,上面“披著”大片的漁網。傳統漁場的奧秘通常在水下,“振漁1號”另闢蹊徑,做的是“科技養殖”的文章。

以往,漁網用水泥袋子拖住沉在海里,時間長了,自然而然長出堅硬、鋒利的牡蠣等附著物,容易把漁網磨壞、撐破,漁網一破,魚就得跑。因此,“老把式”們都知道,漁網每個星期都得更換一次,再把換下來的漁網都得處理乾淨了。

“這是個力氣活兒。”許福安邊說邊指著漁網比劃,“尤其夏天,頂著大太陽換網,現在很多年輕人吃不了這個苦。”

福建连江“深海养鱼”有妙招:黄花鱼“跑马场”美了近海、惠了民生

魚籠自動旋轉,去除海上附著物。餘杉芳 攝

幹不動、沒人幹,曾讓許福安犯了愁。如今,“振漁1號”上支起的鋼結構框架發揮了大用處。養殖場裡系統設定後,可以實現定時自動轉動曬網,每兩天轉動一次,網一動,原先“長”在漁網上的附著物就不見了蹤影,也就解決了漁網的汙損問題。

自動轉網省下了大力氣,許福安樂呵地說,“振漁1號”養殖現下能省下70%的人力,黃花魚還更好養活了,存活率提高了10%以上。

“跑馬場”裡魚“瘦了” 價錢卻更高

在漁船上才遠遠望見“振漁1號”時,就聽定海灣的一位漁民說,“那是黃花魚的‘跑馬場’。”

讓魚“跑起來”就意味著魚要“瘦下來”。按傳統的養殖方法,黃花魚按期成熟一批,為了上稱賣上好價錢,魚自然越肥越好,多數養殖戶不希望魚“掉肉”。

但許福安不這麼想,“黃花魚不能養得太肥,如果油脂太多,口感容易膩。”

“振漁1號”將近海漁場“搬到”深海,養在水下16米深的位置,深海處的水流大,黃花魚能夠多“跑動”,瘦下來,味道就更勁道一些,這正中許福安的下懷。

福建连江“深海养鱼”有妙招:黄花鱼“跑马场”美了近海、惠了民生

養殖戶在平臺上投放魚餌料,身後是自動監測站。餘杉芳 攝

起初,許福安往水裡拋灑魚食時,發現很多魚都不冒出來搶食魚食,心裡很著急。後來他才發現,深海處的藻類比較豐富,黃花魚都潛在水底下“偷吃”水藻,“這也能讓魚慢慢長起來,味道更好。”許福安漸漸放了心。

許福安養的黃花魚,一條大概兩斤多,能買上一百多塊錢。“振漁1號”最大可投放養殖10萬尾,預計年產值可達1200萬元,收入可觀。

“振漁1號”帶來的好收入也讓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項目代表程慶述放下了“懸著的心”。“振漁1號”是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建造的深遠海養殖平臺,今年5月海試後,免費提供給許福安入駐一年,看看養殖效果。

程慶述常追著許福安問,“黃花魚養得怎麼樣”,每次得到肯定的答覆,程慶述心裡就更堅定一分,“利用海洋設備把漁場從近海遷往深海是可行的,而且可以提供更優良的養殖環境。”

“深海養殖”美了近海、惠了民生

為什麼要將漁場從近海遷往深海?程慶述解釋說,傳統漁業水域不斷減少,漁業發展空間受限,近海漁業作業對環境影響大,且傳統漁業養殖科技含量低、勞動強度大,因此,漁業養殖向離岸、深水、敞開海域拓展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連江近海海域開發幾近飽和、水體流動性差,要想平衡好保護海洋生態和保證漁民增收“這桿秤”,引導近岸漁民進軍深海養殖成了一條路子。

從近海往深海走,要靠借力,不依靠海洋裝備就很難走遠。“振漁1號”就是個例子。

在程慶述看來,離岸養殖不單單是養殖區域的轉換,更是生產模式的轉換,通過養殖工藝和配套設備優化設計,改變過去勞動密集、人力密集的養殖模式,向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轉變,把漁民變成工人、把漁場變成工廠、把漁業變成工業,實現高效、環保、綠色的目標 。

科技養殖、機器換工是趨勢、是好事,但對連江漁民而言並非小事,意味著一筆不小的投入。目前,連江建立起“企業+集體+漁民”多元化合作機制,通過引進企業社會資本打造深遠海養殖平臺。一方面,由於企業負責投資建設養殖平臺,漁民只需通過租用的方式來進行養殖生產,規避了高投入和高風險;另一方面,村集體參與企業的合作經營,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收益。

除了惠及民生,借勢科技手段,發展離岸養殖,將逐步重塑連江的近海海域生態。

在定海灣的另一側,灣畔海天浩渺、碧海銀灘,一座海上福州健身休閒產業示範基地和宜業宜遊宜居美麗特色小鎮正在興建。“養殖逐漸走向深海,可以留出近海的景觀,為連江今後發展全域旅遊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礎。”連江縣副縣長謝志成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