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收藏,教你如何看鏽辨真偽

在中國收藏界,古錢幣是熱門藏品,由於價格普遍昂貴,使得不少見利忘義之人改刻仿造,以假充真,欺騙收藏愛好者。因此,鑑別古錢幣真偽,幾乎成了收藏工作的第一步。

古錢幣收藏,教你如何看鏽辨真偽

鑑定古錢幣的真偽,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偽品,不能把歷代非正統的錢幣一律叫偽品,尤其要注意私鑄錢、盜鑄錢與偽鑄錢的區別。私鑄錢是古代民間自行鑄造的錢幣,盜鑄錢則是指古代未經政府許可而違法鑄造的錢幣,這兩種錢幣都有收藏價值。而偽鑄錢是指後世人為了牟利而模仿前朝錢所鑄造的錢幣。收藏者所說的辨別偽品,就是指辨別偽鑄錢。

目前,辨別古錢幣真偽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根據古錢幣的銅鏽來辨真偽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因為偽造者的做假手法一般都較高,收藏者僅根據錢幣上的文字往往看不出真假,這就需要靠銅鏽來分辨。

古錢幣收藏,教你如何看鏽辨真偽

年代久遠的古錢幣,表面常有氧化層,即通常所說的銅鏽。鏽色多種多樣,有南北之分、真偽之別。一般的銅鏽都呈綠色,但古錢入土時間有遠近、地理、氣候條件上的差異,銅質本身的成分以及氧化程度亦有差別。入土年份越久,鏽片堆積愈厚,厚到一定程度,綠鏽板結,形成小粒、小塊狀的突起,堅硬異常,這被稱為“硬綠”。地質帶酸性的,氧化程度也相應嚴重一些。

由於北方雨水少,銅鏽堅結;而南方潮溼,氧化層松,多呈藍、綠二色。如果地氣燥熱,銅鏽還會呈紅紫色,這種紅鏽常與綠鏽混雜在一起,稱為“紅綠鏽”。此外,還有帶黑色或灰白色的鏽。

古錢幣收藏,教你如何看鏽辨真偽

很多情況下,銅鏽會泛出一片片或一點點水銀般的光澤,俗稱“水銀古”。根據其底色的不同,又可分作黑、白、綠多種。這些形形色色的銅鏽,都是在各種不同條件下產生的,在氧化過程中,銅質成分也起了一定作用。銅質中摻雜鉛、鐵的古錢幣,即使入土不久也會嚴重氧化,含錫、鎳多的不易生鏽。如一些宋、金時代的白銅錢,經歷千載寒暑,居然毫無鏽斑;相反,清光緒、宣統的小錢也有銅鏽滿身的。所以,不能絕對地看待銅鏽,認為年代久遠的氧化一定嚴重,反之則輕微;而要區別不同情況,具體分析。

古錢幣真品的銅鏽分佈大多不均勻,鏽色灰綠,而且不易擦掉。有些水鏽是淺綠色的。而偽品鏽色則是通過塗抹漆料、埋入土內、粘貼等方法人為製造出來的,因而分佈比較均勻,顏色黯綠,一擦即落。所以,將古錢幣放入沸水中浸泡數分鐘,是辨別古幣鏽色真偽的一個極好手段。

古錢幣收藏,教你如何看鏽辨真偽

還有一些古錢幣沒有入土,或入土時間不長,因此無銅鏽,但由於傳世日久,古錢幣的表面在空氣中也會產生一種色澤,俗稱“包漿”。這種包漿呈古銅或黑色,真的沉著,假的輕浮,一般年代愈久,顏色愈深,雖是極薄的一層,放入水中煮洗也不會脫落。而偽造包漿一般是放在煤油、油煙上燻黑,再上蠟打光,如用開水洗刷,就會基本失去。

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