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改”引發的思考


“廁改”引發的思考

日前,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檢查組在安徽、河南一些地方就“廁改”實效進行現場檢查,新華社隨行記者進行了現場採訪報道。檢查發現:一些村鎮已經完成改造的廁所不好用、不能用,廁所長期閒置,成了“擺設”;廁所革命出現了“為改而改”“一改了之”的現象。消息刊出,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廁改”引發的思考

按說,農村“廁改”問題上升到國家層面,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注民生、關注生態環境、關注農民生活質量的具體體現;不僅如此,國家還安排專家設計“廁改”方案,出臺相應的實施方案,給予資金補助,制定了到2020年“廁改”普及率達到85%的規劃。由此可見黨和國家對農民的關心愛護、對美麗鄉村建設是多麼的重視。然而,就這麼好的政策、這麼嚴肅的問題、這麼與農民息息相關的“實事兒”,在有些地方落實起來卻打了折扣。


“廁改”引發的思考

說到底,這是某些地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沒有完全“根治”的原因所在。“廁所改造是上邊要求的,應付過去就妥啦”,這是多麼活生生的形式主義“現實版”啊!某些地方個別領導幹部在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工作中,仍然存在著搞形式、走過場的現象,說一套做一套,熱衷於打造領導“可視範圍”內的項目工程,而不考慮客觀實際,“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獎狀一屋子,工作還是老樣子”;在執行上級政策時,“高調喊、虛落實”,“只求不出事,寧願不做事”,對工作不重實效重包裝,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項工作剛開始就急於總結成績、宣傳典型,搞“材料出政績”;對份內的工作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甚至弄虛作假,編造假經驗、假典型、假數據,瞞報、謊報騙取政績,套取國家財政資金。有的部門表面上推進服務型工作建設,出現了“門好進、臉好看”,但還是“事難辦”的情況,將過去的“管卡壓”變成了現在的“推繞拖”,還客氣地對辦事群眾說“對不起你明天再來吧”,讓群眾多“溜”幾趟腿。

上述種種行為,都是漠視群眾利益、對工作不負責、不盡責的不良表現。當前,全國上下正在轟轟烈烈的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習近平總書記精闢的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所以說“不忘初心”最關鍵的是為人民謀幸福,把為人民群眾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人民為中心,為民辦實事,提高為百姓辦事效率,用黨員幹部的勤勞指數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而再也不能出現類似“廁改”這樣的問題了。在開展主題教育的今天,如果再我行我素,玩花架子,欺上瞞下,不真心辦實事,已經不好使了;借用一句話說:“問責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圖文 葛相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