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之後找工作要多久?這期間煩躁、焦慮、崩潰、迷茫該怎麼辦?

作者 | 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外部評審團成員。專注分享成長乾貨,推動你的職場進化。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裸辭之後找工作要多久?這期間煩躁、焦慮、崩潰、迷茫該怎麼辦?

我做生涯諮詢,遇到過不少裸辭的來訪者。重新求職時,有人一個月內就找到了工作,有人一年多還奔波在求職的路上。不是他找不到工作,而是遲遲沒有找到自己的發力點。

所以,這篇文章,瑞希重點分享一下裸辭的本質是什麼,以及怎樣應對裸辭中遇到的煩躁、焦慮、崩潰、迷茫等情緒困擾,從而讓自己快速找準職業定位,明確在職業上的發展方向。

一、為什麼你經常會冒出“撂挑子不幹了”的想法?

我有個女性來訪者,38歲,做財務工作,在原單位工作了9年之後,嫌工作單調、重複、沒有發展空間,就裸辭旅行去了。

她70歲的老父親知道後,氣得捶胸頓足:“好好的工作都敢辭,你還有啥會怕的?”

實際上,很多人都會經常冒出“撂挑子不幹了”的想法,這其實是人們在長期高壓或倦怠的工作狀態下的一種不良情緒反應。

哈佛大學的霍布福爾教授曾經在1988年提出:人們總是在積極地保護和構建他們認為寶貴的資源,包括物質、情緒、社會關係等等。

也就說,人的積極情緒是一種資源。既然是資源,如果得不到補充,就有耗竭的那天。所以裸辭呀,不想上班呀,不過是積極的情緒資源“燈枯油盡”,人類做出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而已。

裸辭後,面對不確定性增加,人們煩躁、焦慮、崩潰、迷茫。那麼,怎樣補充積極的情緒資源呢?

裸辭之後找工作要多久?這期間煩躁、焦慮、崩潰、迷茫該怎麼辦?

二、怎樣補充情緒資源,快速找準職業定位?

實際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過去的很多認知、工作方法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果我們不做相應的調整,就很容易掉進坑裡。

1、思辨能力決定你的發展潛力

以前,裸辭回來後重新求職,很多人會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就算時運不濟,也能找到一份

與之前持平的工作。但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今天,事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就是:你很難輕鬆地找到一份好工作。

所以,在今天,你對待裸辭的心態,要比以往更加理性,更加質疑,要做更多的思辨,然後再行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3個通路,補充情緒資源

我是個80後,在我父輩那個年代,他們是可以一輩子只待在一家企業的。但是現在,即便你願意在一個企業待一輩子,這個企業也不見得能生存那麼多年。

個人與企業的依存度越來越小,這導致企業的榮譽體系對個人的作用就越來越小。早年,一個獎狀可以讓員工興奮一年;現在,實打實的績效獎,也不過興奮一個月而已。

早年,我們一汽集團有很多雙職工家庭,很多老職工兩口子雖然不在同一個廠,但都在一個系統,他們彼此之間有共同的語言。

但是在今天,分工細,壁壘大,新行業、新崗位不斷湧現。很多人發現,兩口子之間沒啥共同語言。一是彼此工作都很累,沒時間聽對方叨叨,二是就算聽了,也不見得聽得懂。

與企業的高度依存關係,會讓員工產生歸屬感、安全感、榮譽感;與家庭的和睦關係會讓員工產生幸福感、價值感,這些都是補充情緒資源的重要通路。

今天,雖然這兩條通路不那麼好走,但是組織行為學研究發現,人們至少有三條路徑可以補充情緒資源。

一是生理資源補充,比如健身、睡覺;

二是冥想補充;

三是親密關係補充。

3、越過收入看增速

我在前面提到,今天的就業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你很難在一次跳槽後實現薪資的大幅上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薪資的上漲不僅和你的能力、資源有關,最大的影響力來自於行業的發展速度,即行業增速。

美團的王慧文曾經說:沒有快速發展的行業,就不會有快速發展的薪資。

所以,在看待工作這件事情上,要多關注,找什麼樣的工作能讓自己更快成長。要知道,在能力和資源不變的情況下,裸辭大概率上不會讓你越跳越好,只會讓你越跳越糟。

裸辭之後找工作要多久?這期間煩躁、焦慮、崩潰、迷茫該怎麼辦?

最後總結一下:

1、情緒是種資源,裸辭的根本原因是“情緒耗竭”;

2、經濟增速放緩,對待裸辭,需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3、三個通路補充情緒資源:生理補充、冥想補充、親密關係補充;

4、行業增速大於個人能力,越過收入看增速。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