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大名校,歷盡滄桑、卓越依舊


1937年,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浙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等五所中國頂尖學府在全國進行統一招生考試,簡稱五大名校聯考。此即中華民國五大名校這一說法的來歷。它們雖歷經百年滄桑,初心不改、卓越依舊。 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昌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

1948年,英國牛津大學致函國民政府教育部,確認包括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以及協和醫學院的文理科學士畢業生成績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級生地位”。 浙江大學前身是創立於1897年求是書院,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

這些學校學術水平之高,令人歎為觀止。浙江大學被英國學者在《自然》雜誌稱為“東方劍橋”,就是因為有一批優秀教授做出了一流成果,在極其艱苦的日子裡,在《自然》《科學》等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10餘篇高質量文章。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45-1952年時期畢業的學生後來成為中國院士的學者最多也出自這幾所學校,如中科院院士前五名為清華25人、浙大22人、中央大學21人、北京大學14人、武漢大學12人。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1948年國民政府遴選了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其中中央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入選教授最多。 國立中央大學源於1902年開始籌建兩江優級師範學堂,1928年定名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是民國時期中國最重要的高等學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