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餘干縣:不斷優化漁業養殖生產 深植漁業健康養殖理念

餘干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南岸,信江下游,轄27個鄉鎮場,106萬人口,國土面積2331平方公里,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縣歷史。歷史上,餘干就是有名的江南魚米之鄉。擁有水域灘塗90餘萬畝,其中已養水面38.8萬畝,水產資源豐富,盛產“四大家魚”和鰍鱔、蝦蟹、黃顙魚、鱖魚、黑魚、甲魚等特色水產,以及芡實、蓮藕、菱角等名優水生植物產品,是中國芡實之鄉、全國商品魚基地縣、全省漁業十強縣,2018年9月成功創建農業農村部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主要做法如下:

一、確實加大強漁支漁力度

漁業是餘干的優勢資源,也是餘干的優勢產業,有著深厚的發展基礎。近年來,餘干按照“質量興漁、綠色發展”的要求,堅持把發展現代漁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脫貧的重要路徑和舉措。市政府確定餘干為發展蝦蟹產業主陣地;縣政府確立稻蝦共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和精準脫貧的重點扶貧產業,並制訂出臺了加快發展稻蝦共作的實施意見和獎政策;縣政府每年財政投入水產養殖的資金佔農業投入資金的17%以上,2017年僅新建3萬畝稻蝦共作基地就投入9000萬元;2018年水產投入資金為1.23億元,佔農業總投入資金的35.24%。2016年以來,先後有省、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和農業農村部、廳、局主要領導調研視察我縣稻蝦共作基地和現代漁業發展基地。全縣重視漁業、支持漁業的氛圍十分濃厚。

二、培育和壯大漁業產業規模

餘干堅持發展大宗水產和特色水產並重。鞏固和穩定養殖面積,培育和壯大產業。落實水庫、湖泊等人放天養“四大家魚”面積31萬畝;發展池塘特色水產和稻漁綜合種養,建成全省集中連片規模最大的3萬畝稻蝦共作基地,蝦蟹池塘精養和稻田種養殖面積9萬畝;池塘養殖黃鱔網箱面積260萬平米,是華東地區網箱養殖黃鱔的重要集散地;池塘精養黃顙魚面積4600畝、黑魚面積3000畝、鱖魚面積1500畝,仿生養殖甲魚面積1000畝。全縣養殖水面面積38.8萬畝,水產品總產量14.12萬噸,其中特色水產養殖面積6.5萬畝,產量6.3萬噸,全縣漁業產值24.07億元,漁業總產值64.27億元。

三、逐步完善和落實好水域灘塗規劃

健康養殖,規劃先行。餘干堅持把制訂落實養殖規劃作為推行養殖模式、規範養殖行為、佈局養殖產業,切實按照農業農村部的部署和要求,啟動新一輪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編制工作。委託南昌大學專業團隊進行全域規劃,嚴格劃分“三區”養殖水域,設定生態發展底線,科學佈局漁業產業,穩定養殖基本面積,保障漁民合法權益。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完成,8月份公佈實施。新的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將成為新形勢下強化漁業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推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規劃範圍內連片100畝以上養殖水域灘塗養殖證發證率達100%,至2018年6月,餘干縣全縣共辦理髮放水域灘塗養殖證479本,辦證確權總面積31.49萬畝,發證率97.86%。

四、建立健全漁業管理制度

加強質量安全監管,保護水產品的生命線。餘干建立健全水產養殖場數據庫,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漁用飼料和獸漁藥經營許可證核發率均達100%,生產、經營規範,生產秩序良好。建立健全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鄉村獸醫備案制度,對檢疫陽性樣品生產場的陽性不合格苗種依法處理率100%。對養殖企業、漁民專業合作社、家庭漁場以及10%以上零散養殖戶進行水產品藥殘抽檢,養殖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95%以上,藥殘檢測超標產品依法處理率100%;積極配合國家、省、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和無公害產品環境等各類抽查檢測,抽檢合格率100%,沒有出現一例水產品質量重大安全事件,確保了廣大群眾餐桌上水產品的安全。

五、大力完善社會服務體系

科技服務興漁,加快現代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餘干把發展水產服務公益事業列入財政年度預算。完善縣鄉技術推廣、水生動物防疫、環境監測、質量安全檢測以及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體系。積極開展健康養殖技術培訓、水生動物疫病測報防控和病害防治等技術服務,沒有發生重大水生動物疫病流行和蔓延。近年來,我縣每年開展了漁業送科技下鄉活動,推廣了健康生態養殖、稻漁綜合種養、水質調控、特種水產養殖技術等,每年組織技術人員集中送科技下鄉及技術培訓6-8次,開展科技人員進村入戶活動570餘人次,開展技術諮詢、水質檢測和魚病防治門診出診服務漁民2000餘人次,散發技術資料3000餘份。培訓職業農(漁)民380名,漁業科技示範戶400戶科技服務興漁蔚然成風。

建立健全社會服務組織,先後指導成立了水產行業協會、稻蝦產業協會等水產行業服務組織,80%以上水產養殖戶加入了各類協會組織,強化了技術信息交流和行業自律。

六、不斷優化漁業養殖生產條件

打造現代漁業生產基地,是發展現代漁業的平臺基礎。餘干按照“生態、健康、循環、集約”的要求,近幾年來累計實施了3萬餘畝的標準化魚池改造項目,指導養殖戶自籌資金投工投勞改造標準化池塘,建設了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水產養殖基地;2017-2018年利用高標準農田項目建成稻蝦共(連)作基地3萬畝;建成養殖面積佔比41.87%的核心示範區;集中連片養殖池塘100%、分散養殖池塘60%以上均達到了標準化生產要求。大力推廣普及增氧機、投餌機、捕魚等漁業機械,漁業機械普及率81%。全縣養殖水源水質符合無公害水產養殖用水標準,大部分基地均實現養殖廢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80%以上養殖區域通過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證。

七、深植漁業健康養殖理念

養殖新理念的深植和養殖新模式的轉變,是現代漁業發展的重要標誌。餘干始終堅持走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健康養殖發展之路,全縣所有水庫、湖泊、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均退出養殖合同,降低養殖承包費,降低養殖密度,落實“人放天養”的模式;要求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漁場制定生產操作規程和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養殖生產日誌制度》、《科學用藥制度》等生產管理制度,全面建立養殖生產、藥物使用和產品銷售三項記錄,做到有專用的藥物、飼料儲存室,並有完善的入、出庫管理制度和臺賬,產品實現可追溯。不使用“三無”投入品(飼料、獸漁藥)。大力發展漁業“互聯網+”,建成了4家智慧漁業項目,實現了對生產投入品的監控和質量可追溯,提升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

八、全面提高漁業組織化程度

餘干堅持完善現代漁業經營制度,不斷提高漁業組織化程度,注重培育漁業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動漁業龍頭企業、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漁場等新型漁業經營主體的建設。全縣創建了農業農村部健康養殖示範場17家,國家級示範專業合作社2家,省級龍頭企業及省級示範社6家,市級龍頭企業及市級示範社7家,省級水產良種場3家。獲“三品一標”認證的水產企業、合作社9家。新型經營主體養殖面積佔全縣水產養殖總面積的比例達85%以上。先後建成了鄱陽湖水產品綜合大市場、餘干農商大市場、鄱陽湖農產品物流園。建立了苗種供應、生產管理、流通加工、產品銷售等關鍵環節的產業化配套服務體系。組織和協調重點漁業企業共享使用“鄱陽湖”水產品牌;培育出“湖家妹”、“卿海”等省級水產品著名商標。(出處:餘干縣水產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