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中的竹林,農民不但用來做竹器,還能給大家帶來舌尖上的美味

夕陽的籠罩下,村子裡的炊煙也嫋嫋升起,飄向遠方的竹林

深山中的竹林,農民不但用來做竹器,還能給大家帶來舌尖上的美味

鬱鬱蔥蔥的竹林圍繞著村子邊的梯田,挺拔茂盛的此起彼伏分佈於在漫山遍野裡,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常年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千百年來,竹子就是文人陛下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

深山中的竹林,農民不但用來做竹器,還能給大家帶來舌尖上的美味

蔥綠的竹林不僅是保持水土的經濟林木,而且還能製造出各種竹製品。也是在建築中常見的材料,竹根也可以雕刻成各種藝術品。在風吹過沙沙作響的竹林裡漫步,吸入竹林中清新的空氣,身體變靈活,快節奏生活帶來的壓力也消散於無形之中。腳步也輕盈起來。

村裡的農民經常提著個鋤頭上山去挖筍,偶爾還能在竹林中發現愛挖洞吃竹根的竹鼠。竹鼠的繁殖很快,對竹林的破壞很大,所以這個這是肯定要把它從竹林中抓走的。

深山中的竹林,農民不但用來做竹器,還能給大家帶來舌尖上的美味

每年春天的正式來臨,是隨著第一聲的春雷響起,竹林中的筍也悄悄的從泥土中冒出來,這時候就是挖筍的最好時機,挖筍也是有訣竅的,有經驗的挖筍人每次山上都能滿載而歸,山上的筍就像自家的菜園種的一樣,沒有經驗的人山上忙的口乾舌燥,到頭來常常空手而歸。

深山中的竹林,農民不但用來做竹器,還能給大家帶來舌尖上的美味

在多次的虛心求教和軟磨硬泡之下,有經驗的老頭把挖筍的經驗也傳授出來,找筍的首先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找到竹根的走向,竹筍是從竹根上長出來的,沒有竹根的地方怎麼可能會長出筍呢,所以根據露出地面的竹根,摸清竹根的走向也大概找到哪些位置會長筍,然後要找成年的竹子周邊,成年的竹子長出來的竹根長出竹筍的概率是比較大的,還有就是按照以前挖筍的老坑,就是曾經挖過筍的位置周邊,出筍的幾率也是非常大的。再然後就是看看突然裡突然出現的裂痕,筍在土壤中膨脹的破土而出。這是最明顯的一個標誌。

深山中的竹林,農民不但用來做竹器,還能給大家帶來舌尖上的美味

挖竹筍的時候要先把竹筍旁邊的土先挖掉,儘量靠近根部的地方挖,不要傷害到竹根,整根的把筍挖出來,不然筍容易流失水分,影響口感。而留下來的被挖斷的筍還會繼續生長,但是不會變長竹子,長到離地面一米左右就腐爛掉了,白白消耗了竹根中的大量養分。

深山中的竹林,農民不但用來做竹器,還能給大家帶來舌尖上的美味

挖回來的竹筍要經過處理才能食用,首先要把包裹竹筍外面殼去了,然後放在沸水中蒸煮,再拿出來放在冷水中浸泡,這樣處理過的筍就不會苦澀味。無論炒肉煮湯涼拌,也可以做配料或者餃子餡。如果要儲存的筍就不要剝殼,否則筍裡面的水分和筍味會流失掉。筍是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蛋白質的純天然食材,有種開胃幫助消化的功效。自古就被當做是菜中珍品。

深山中的竹林,農民不但用來做竹器,還能給大家帶來舌尖上的美味

竹子在農村作為經濟植物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歡迎,竹林的繁育和成長不需要多少技術的參與,種下去等著收穫,不需要施肥除蟲。在竹林下面可以種植一些中藥,也可以散養走地雞,所以大面積的種植竹林也慢慢在農村的山林中流行起來,作為中國歷史中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一生畫竹無數,畫筆下的竹子不同種類與季節的竹趣,素有“胸有成竹”的美譽。躍然紙上的竹子栩栩如生。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佳餚的美味食材,養育著勤勞智慧的人們;竹子製作的竹蓆、竹筷、竹傢俱豐富我們的生活品質,就是竹子的枝丫紮成掃帚,可以打掃衛生,帶來乾淨的生活環境;竹海綠韻碧浪連,清新盈然顧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