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堂、大水法、遠瀛觀…老照片追憶圓明園昔日盛景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搶掠文物,焚燒,同治帝時欲修復,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八國聯軍之後,又遭到匪盜的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圖為喜仁龍於1922 年拍攝的海晏堂西噴水池。

喜仁龍於1922 年拍攝的海晏堂西面。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此時的海晏堂西面建築整體結構已經基本被破壞殆盡。

20 世紀20 年代的海晏堂西噴水池遺址殘跡。

德國人漢茨·馮·佩克哈默於20 世紀20 年代拍攝的海晏堂東部殘跡。照片中的房子就是居住在西洋樓遺址上的陸元純家,此家族常年在圓明園遺址上居住,知道很多西洋樓和圓明園的故事,幾乎每位到西洋樓遊覽拍照的西方人都願意請陸元純當嚮導,這也是他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20 世紀20 年代的海晏堂遺址。比起早年喜仁龍和甘博拍攝的照片,此時的海晏堂遺址又遭到了進一步破壞,部分石刻也已經遺失,比如平臺上的水槽已被搬至燕京大學。

20 世紀30 年代初的海晏堂大蓄水樓殘跡,此時的北平政府曾經一度對圓明園進行過管理,並派有專人看護,照片中的房子便是看護人的值班房。

20 世紀30 年代末海晏堂大型蓄水樓,由於此時爆發了“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北平政府已經無心再對圓明園進行管理便撤銷了圓明園的管理機構。照片中右下角看護人當年居住的小房已經被拆毀無人居住了。

赫達·莫里循於1940 年拍攝的海晏堂蓄水樓殘跡。經過近幾十年連續不斷的破壞,此時的海晏堂與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海晏堂蓄水樓北面是西洋線法牆的遺址,此時牆已經被拆得乾乾淨淨,成為一條壕溝。

恩斯特·奧爾末於1873 年拍攝的大水法。這時的大水法主體結構幾乎沒有被破壞,雕刻精美的石刻也基本保存完好。

恩斯特·奧爾末於1873 年拍攝的遠瀛觀。這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張還帶有頂部雕刻的遠瀛觀大門舊照。

恩斯特·奧爾末於1873 年拍攝的觀水法。從照片中可以隱約看到西面的巴洛克西洋門。

圖文摘自《西洋鏡下的三山五園》,中國攝影出版社2017 年10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