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問初心使命·砥礪責任擔當 巴州區2019年《陽光問廉》開播

拷問初心使命·砥礪責任擔當 巴州區2019年《陽光問廉》開播

活動現場

四川新聞網巴中12月4日訊(記者 張韻晗)12月3日晚,以“拷問初心使命·砥礪責任擔當”為主題的巴州區2019年《陽光問廉》全媒體直播節目正式開播。節目中圍繞一名無利不貪的村支書、套取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午託服務能否擔當起家長們的重託等內容開展了問廉互動,現場“辣味”十足。

大羅鎮元痷村:一名無利不貪的村支書

據一份《巴中市巴州區大羅鎮專項資金撥款審批單》顯示,巴中市發改委給大羅鎮元庵村下撥了10萬元的暴雨洪澇災害救災應急補助資金。隨後,元庵村兩委與本鎮施工老闆張建聰達成整治村社道路的合作,但對於這10萬元整治道路的專項資金卻有了新的安排。

據瞭解,除了送給財政所朱所長的兩萬塊錢外,剩餘的兩萬元,時任大羅鎮元庵村村支書付衛東拿著其中的一萬元去繳納整治工程的稅費。而剩餘的一萬元則作為元庵村幾個幹部的“辛苦費”,但是錢到了村支書付衛東手裡之後就沒有了動靜。至此曾經的“同盟”關係,便開始破裂了。

於是,時任元庵村村主任周正明便開始想盡辦法收集付衛東收錢的證據,他去調查張建聰,錄下了張建聰給過付衛東“辛苦費”的證據。周正明帶著這份錄音資料,便開始向大羅鎮舉報村支書付衛東,但都沒有效果。

而付衛東不僅對內撕毀了約定,沒有分配“辛苦費”,而且又一次次的將手伸向了施工老闆張建聰,最終,通過這次道路整治工程付衛東總共拿到了2.7萬元。

問廉觀察表示,少數基層幹部心中無戒、目無法紀、“任性”用權,這場因“分贓不均”引起的“窩裡鬥”鬧劇,讓公眾窺見了“腐敗合夥人”的醜陋面目,也看到了腐敗問題的複雜性、嚴重性和隱蔽性。必須不斷強化對“微權力”的約束,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同時,對“微腐敗”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持續形成震懾,努力營造“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態。

鼎山鎮康家壩村:套取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

據四川省2015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工程建設計劃表顯示,鼎山鎮康家壩村收到了12萬元的易地扶貧搬遷資金。據相關文件要求,這筆資金主要用於搬遷群眾必要的生活設施和基本的生產設施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住房、基本農田、水利設施、鄉村道路等。

根據資金安排,康家壩村兩委將12萬元其中40%給了劉映雄、康澤、廖聰才、廖蘭清四戶村民,但這四戶村民均不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條件。據鼎山鎮康家壩村文書顏齊軍介紹,當時通過這四戶老百姓套出了4.8萬元。除了違規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對象並回收了4.8萬元資金以外,康家壩村還打起了剩餘的7.2萬元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的主意。

據調查,巴州區水利局2015年在整治康家壩村馬觀橋水庫時,就將水庫附近這段近100米的道路硬化了。康家壩村兩委便移花接木,把水利局已經硬化的道路,報進了康家壩村易地扶貧搬遷村道公路工程項目裡。不過,雖然道路沒有硬化,但康家壩村兩委卻把相應的馬觀橋水庫道路硬化資料做的很齊備。

據介紹,康家壩村兩委通過暗箱操作虛列工程項目,以硬化路的名義套取了7.2萬元造了一個堰塘。這樣一個移花接木的把戲,卻輕鬆的通過了鼎山鎮和區發改局的層層驗收。

問廉觀察表示,層層把關,層層失守,這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造成的,深層次原因是責任意識嚴重缺失。要防止“走過場、做虛功”,須找準癥結、對症下藥,立行立改,動真碰硬,責任和擔當,一點也馬虎不得,不然捱了鞭子過河,顯得既不主動,也不積極,還特別被動。

關渡鄉:巴藥產業發展紀實

據關渡鄉收文登記簿顯示“10月16日,關渡鄉收到了《巴州區2019年冬—2020年春道地藥材種植推進方案》”,其中,關渡鄉新植巴藥任務為1000畝。然而這份緊急程度為“加急”的通知文件,在關渡鄉鄉長谷峰簽署意見後,便再無分管領導的簽署意見。

由於中藥材種植有較強的季節性,這份《推進方案》明確要求“2019年11月30日前完成枳殼種植,2019年11月10日前完成白芍種植。”然而,關渡鄉鄉村兩級幹部至今都不清楚,巴藥種植任務時間完成節點。

關渡鄉既不制定推進方案,也不清楚任務完成時間,現如今早已超過任務時限近一個月了。在收到文件的當天,關渡鄉就召開了全鄉動員大會。但由於關渡鄉黨委政府在動員會上沒有分配具體的任務,也沒有相應的籌備部署,村幹部們便靜靜等待著鄉上新的安排。

10月22日至22日,巴州區目標績效辦、區農業農村局、區巴藥局組成督查組,對各鄉鎮道地藥材種植推進情況進行了第一輪督查,關渡鄉由於推進遲緩,被全區通報。11月7日至8日,區道地藥材督查組對全區道地藥材進行了第二階段督查,關渡鄉因進度遲緩再次被全區通報。

被全區兩次通報之後,眼看全鄉巴藥新植工作遲遲不見動靜,關渡鄉黨委政府終於坐不住了,於11月19日又召開了一個全鄉巴藥任務分解會。此時,距離種植任務時限已經逾期了10天,如今關渡鄉新植完成數為零的結局。

問廉觀察表示,一些黨員幹部在工作中滿足於“守攤攤”“不出錯”,對上級部署的任務,決心在嘴上、行動在會上、落實在紙上,作風散漫、庸碌懶政,成了“光說不練的假把式”,繪就的藍圖也化為“鏡中花、水中月”。只有拿出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常抓的韌勁,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宏偉藍圖方能化為現實美景。

午託服務能否擔起家長們的重託

近日,巴中市電視臺的記者以給孩子報班為由,隨機暗訪了巴城多家午託機構,發現了諸多問題。在一家“學而優託管”的入口,小攤販在售賣著各種五毛、一元的小零食,牆上還懸掛著“出售香菸”的招牌,周圍圍滿了剛剛放學的小學生,生意十分火爆。還有一個舉著“景程”託管接送牌的老師,帶著一群回託管中心的孩子,一起在買小零食。

這些午託班大部分設在各個學校附近老舊小區內,且大多午託機構沒有安裝監控設備,門口也沒有保安或者老師,能毫無阻礙的進入,直到幾分鐘過後,才有一名午託班的老師走過來。

這些託管機構大多設置在三居室內,臥室改裝成教室。時至中午放學,兩名沒有穿工作服、帶工作帽和口罩的中年婦女正在廚房裡炒菜,菜品直接擺放在教室,沒有遮蓋。據瞭解,部分工作人員沒有辦理健康證,午託機構也沒有建立留餐制度,甚至連一個消毒櫃都沒有,不管是水杯,還是餐具,都是直接裸露擺放,食品衛生狀況堪憂。

吃的不放心,住宿條件也同樣令人擔憂,一個10多平方米的房間內,左右兩邊塞進了大概10多張上下床。由於場地狹小,有的午託機構還用上了抽屜式的摺疊床。並且在走訪的多家午託機構中,大多沒有完備的消防設施,安全通道狹小,個別午託機構甚至連滅火器都沒有。

目前,巴城的午託機構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現象十分嚴重,存在較大的消防、食品等安全隱患,讓很多家長並不放心。有不少家長表示,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給午託行業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務,完善託管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務標準,逐步形成穩定、專業的服務模式。

問廉觀察表示,“午託”行業的紅火折射出時代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新的需要不斷增長,而監管的缺失則反映出有關職能部門使命擔當的主動性嚴重不足。要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主動在為民服務上動真格、辦實事,才能真正的無愧於歷史和人民。(圖據巴州區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