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共享共融 基層治理看睢河實踐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層治理看睢河實踐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層治理看睢河實踐

資源整合是系統論的思維方式,力量打通是形成合力的關鍵所在。睢寧縣睢河街道圍繞“維護平安穩定、服務發展大局、共治共享共融”目標,將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強化互聯網思維,統籌整合聯動,走出了一條符合基層實際、適應工作需要、具有睢河特色的社會治理之新路。他們的做法具有示範意義!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层治理看睢河实践

孫遠晉

“縣委縣政府確定睢河街道為全縣推進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工作試點單位,這使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既備感振奮,又深感責任重大。”街道黨工委書記宋振偉介紹。睢河街道臨近縣城主城區,行政區域面積41.2平方公里,管轄11個社區和1個行政村,總人口4.33萬人,承擔著建設“三區一園”的重任,轄區內徵地拆遷、拆違控建、環境保護、治安維穩等工作任務很多,街道社會治理壓力很大、責任很重。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工作,既是上級的部署要求,更是基層治理的內在需求。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层治理看睢河实践

為確保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在睢河街道深入、順利地推進,根據省、市、縣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的工作部署,睢河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緊緊圍繞“維護平安穩定、服務發展大局、共治共享共融”的目標,將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解放思想、積極創新,大膽探索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打造統一、高效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打造統一、高效的綜合服務管理體系,走出一條符合基層實際、適應工作需要、具有睢河特色的社會治理之新路。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层治理看睢河实践

黨建引領 築牢網格根基

建強堡壘。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把黨支部建到網格里。睢河街道把轄區劃分為三級網格,街道為一級網格。社區為二級網格,共12個。幾個相連的居民小區為三級網格,共39個。此外,還有工業集聚區、醫院、學校等多個專屬網格,形成了街道“1+12+39+N”的網格化社會治理地理格局。注重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併成立3個網格黨支部,使每個網格都成為有組織機構、有黨員隊伍、有活動場所的黨建基本單位;同時,挑選老黨員、有責任心的無職黨員下沉到各網格一線,讓他們擔任“網格長”或“網格員”,從而拉近黨群距離,使黨群關係更融洽,社會環境更和諧。

樹立旗幟。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街道注重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使每個網格都成為黨建基本單位,同時,建立健全強有力的工作班子,街道黨工委書記任總網格長,街道辦事處主任任副網格長,各班子成員包掛各社區任網格指導員,各社區黨支部書記任二級網格長,充分體現“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協同參與”的治理特點;黨員網格員的帶頭和示範作用全天候呈現在居民身邊,給群眾以正確的價值取向,起到了社會風向標的作用。網格內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被極大調動,尤其是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與老同志一起共同加入社會治理體系當中,從而實現共治共享的目標。以天虹世紀城小區為例,現有積極參與社區治理的居民有58人,志願者有36人,其中年輕志願者多達20人。

延伸觸角。一名網格員就是一個觸角,觸角延伸到基層每一個細胞。圍繞“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的目標,每一位網格員下沉到網格中去,下沉到每個小區、企業、小區的每個樓棟,甚至下沉到每家每戶,從解決群眾身邊的小事做起,為群眾排憂解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2018年以來,街道通過網格化機制,發現群眾身邊的各類問題8623個,並且所有問題均已得到解決,贏得街道群眾讚許。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层治理看睢河实践

組織保障 建強網格隊伍

強化保障。網格化社會治理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要保證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有序運轉,需要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強有力的工作班子。街道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為組長,街道辦主任及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街道網格化服務管理領導小組。各社區(村)兩委也相應成立網格化服務管理領導小組。出臺了《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實施方案》,有序開展工作;領導小組定期調度和聽取工作進展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協調解決。

建立陣地。成立街道網格化服務管理指揮中心,按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的要求高規格建成了120平方米網格指揮大廳。各社區成立了網格服務管理中心,建設了網格服務管理平臺。各小區建立網格服務管理工作站,綜合連接監控平臺與全要素網格通手機功能,初步建成網格服務信息平臺。建立起以街道、社區、小區及其他基層單元為主體的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街道黨工委書記任總網格長,街道辦主任任副總網格長,街道辦班子成員任各社區網格指導員,各社區書記任二級網格長,充分體現“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協同參與”的治理特點。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层治理看睢河实践

配強隊伍。街道網格指揮中心配備工作人員8名,綜治、國土、規劃、安監、城管、市監、文體、交通、農業、水利、民政等部門座席人員12名;社區網格服務管理中心工作人員2名;小區網格服務管理工作站配備專職工作人員1名,網格按照“一格一員”配備網格員。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一盤棋,需要整合多方面管理資源,形成強大的社會治理合力。街道把具備社會治理功能的部門力量共34人整合在一起,納入綜治中心和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集中辦公,統一管理,要求各部門抽調精幹人員下沉到基層網格,現場巡查處理問題;此外,還把綜合執法力量和消防力量納入網格化治理體系,共有隊員60名,創新“網格治理+綜合執法”的管理模式。確保每個網格區域都能專人包片包乾,網格內事務全納入,實現全區域日常服務管理的全覆蓋。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层治理看睢河实践

設施配套 加強網格硬件

建設指揮中心。加強網格化管理體系實體化建設,街道先後投入370萬元,打造“一系統五中心”的綜合治理指揮中心。中心總面積約225平方米,包括網格化服務管理大屏顯示系統及城市監控系統、網格聯動指揮大廳、網格化宣傳展示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四部分。加強社區網格化聯動指揮中心的建設與投入,分別在天虹、聯群、光華、前徐四個社區建成社區網格中心,平均佔地面積約30平米,包括網格指揮平臺系統、網格員操作設施等,共投資約80萬元。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层治理看睢河实践

配齊隊伍裝備。街道網格化裝備配備有網格巡查麵包車3臺、皮卡1臺、網格巡查電動摩托車18輛、執法記錄儀34部、遠程對講機16部。社區及小區網格員配置機動車輛12臺、網格巡查電動車5臺、網格通手機100部、包含有雨傘、手電筒、喇叭等在內的網格員工具包50套。

提升智能服務。街道投資320萬元,在轄區企業、建築施工單位及人員密集場所建成64處監控設施,統一納入網格指揮平臺。投入近100萬元,購置水罐消防車和遠程信息傳輸車輛各1臺。這些配套裝備極大地改善了網格化社會治理條件,為信息化、智能化社會服務管理帶來便利。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层治理看睢河实践

建章立制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宣傳機制。公示網格員的責任區、工作內容、服務管理職責和個人照片、姓名、聯繫電話等信息,讓群眾明白“有事找誰”。宣傳網格化服務管理政策、工作成效、網格員先進事蹟,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調動社區居民自我參與、自我管理、自我奉獻的網格治理意識。

落實經費保障。街道將網格化建設經費、工作經費和網格員、平臺管理員勞動報酬納入財政預算,確保了街道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長期、穩定、高效運行。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层治理看睢河实践

完善目標考核。將體系建設、服務管理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制定《睢河街道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考核實施辦法》《社區網格員“以獎代補”考核辦法》,加強對街道各職能部門、各社區的考核和責任追究,促進參與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全體人員履職盡責。

人員儲備。以社區為單位,在轄區居民、畢業大學生、社區(村組)幹部生、志願者中不斷篩選,儲備一批政治素質好、熱心公益事業、年富力強、有文化、有能力、有擔當的人員作為網格工作的後備人才。

目前街道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基本上達到了90%的事情在基層網格得到有效解決,5%的事情在社區層面得到解決,1%的事情在街道解決,實現了“小事兒不出格,大事兒不出鎮”。

成績屬於過去,工作絕不停歇。街道黨工委書記宋振偉表示,未來,睢河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將繼續以網格化社會治理創新試點為契機,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提升睢河社會治理水平,從而為“平安睢寧”建設積極貢獻“睢河力量”!

共治共享共融 基层治理看睢河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