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及“Anorak”一詞,可能大家還很難第一時間聯想到是什麼服飾,不過當一件套頭式的半開襟禦寒服擺在你的面前時,你肯定對它並不陌生。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無論是 Nike 的經典大 Swoosh 上衣款式,還是號召力依然強大的 Supreme 聯乘,我們都能一直看到 Anorak 的身影。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Nike Swoosh Anorak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Supreme x Stone Island

畢竟憑藉著出色的功能性和不俗外觀,Anorak 早已從戶外領域的代名詞演變為街頭潮流的參與者。


特別在各品牌將更具時髦感的設計灌注其中後,得以成功打入大家的日常衣櫥當中。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究竟 Anorak 有什麼吸引力能夠讓它在服飾界馳騁百年,在現代日常款式中又有哪些值得細究的地方呢?


——

禦寒能手 Anorak


“anorak”的詞源是格陵蘭語中的“annoraaq”,可以大致翻譯為“風”,這正好呼應了它最初作為防風禦寒的功能性定位。

據說當時因紐特人(Inuit)為了應對北極圈的極寒氣候,特意用如海豹馴鹿等動物皮毛來製作的日常抗寒服飾,當他們需要在低溫環境下捕獵、作息時,Anorak 的作用尤為顯著。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最原始的特徵仍是套頭式的設計稍高領位的非完全開敞的前襟

,和帽沿、袖口、腰際等位置一樣通常附有棉麻束帶來防止灌風(在後期才用紐扣、拉鍊等配件進行閉合)。


所以比起外套,更像是一件罩衫,下襬及腰,而連帽的帽沿會飾有一圈皮毛,配合定期在外套上塗抹魚油等油脂來加強防水、擋雪的效用。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可能細心的你已經發現,聽上去它好像跟我們所熟知的冬季重磅單品 —— 派克大衣(Parka)有點撞臉啊?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誠然,大家都是用獸皮做的傳統御寒服,Anorak 一詞到了1924年初出現,在二戰與朝鮮戰爭期間開始被作為軍裝藍本投入到美國海軍服當中。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二戰期間的美國海軍 Anorak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老爺子 Nigel Cabourn 上身 Anorak

而 Parka 早於17世紀就有記載是用來描述極圈原住民的服飾,後來到了20世紀亦同樣出現在軍裝領域,衍生出諸如 M-51 之類的大衣款式。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現在 Anorak 跟 Parka 這兩個詞沒有太大區別,可一般情況下 Anorak 還是普遍指罩袍(Overgarment),定番式的連帽套頭和半開襟/無開襟樣式,同時袖口和腰部都會有束帶作為防水防風的考量。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在《火線大逃亡》(Seven Years in Tibet)中,Brad Pitt 也穿著 Anorak 外套。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Parka 則厚重得多,它更多是一件大衣單品,伴有全開襟的設計,而且領口、內裡由毛料製成,相似的規格價格上一般更貴,選購時倒是不容易混淆,除了產品名目再留一下款式即可。


Anorak 除了頗具辨識度的外型之外,早期皆以棉布或帆布等耐用材質為主,厚實硬挺,像屬於早期的特殊防水面料 Gabardine、在4、50年代躥紅的尼龍等提供更為理想的穿著體驗。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 如何打入日常衣櫥?

跟 M-51、M-65 等大多軍裝在民間走紅的套路相仿,除了擁有強大的功能性之外,寬鬆舒適且頗有運動感的 Anorak 也落入街頭分子的法眼。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經1959年知名時尚雜誌

Vogue 的種草後,Anorak 漸漸在時尚領域分一杯羹,如 Visvim、Comme des Garcons 等品牌的秀展中都開始擁抱戶外x時裝的到來。


到了 70 年代後半葉,經常會看到一些利物浦球迷穿著 Anorak 溜達,因為當時以 Peter Storm 為首推出的 Anorak 單品備受追捧,算得上是 Casual 亞文化的元素之一。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Awaydays》中的一幕

像在描繪這一時期的電影

《Awaydays》中就有捕捉到,The Pack 的幫派成員基本以軍綠 Anorak 夾克作為團隊標配,日後更被認為是該影片的經典一幕。


到了 90 年代 Hip-Hop 文化大行其道的紐約街頭,象徵美國夢的 Polo Ralph Lauren 推出盛極一時的「SNOW BEACH」系列單品,其中亦不乏 Anorak 的身影。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諸如 Wu-Tang Clan 等饒舌團體的加持下,使這種亮眼撞色設計的夾克迅速冒起,成為街頭 Lo-Life 青年衣櫥中的必備單品。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Wu-Tang Clan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去年 Polo Ralph Lauren 更對「SNOW BEACH」系列進行復刻

及后街頭品牌所大量冒出的運動夾克,正是以 Anorak 為藍本。無論是忠於正宗的半開襟,還是注重搭配性的全開襟設計,都離不開 90 年代風靡一時的撞色+寬鬆廓形的復古街頭風。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就算到現在,Anorak 的熱度依然不減當年。


隨著 Gore-Tex CORDURA 等功能性面料的誕生,更加輕便舒適的穿著體驗和與時俱進的功能性,也讓 Anorak 發展為工軍裝與戶外機能玩家所青睞的服飾。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近年的它還成為設計師們的靈感繆斯,通過對山系風或街頭風格的探索,將這款集機能感與舒適度於一身的單品融入日常穿著中。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論造型能力,雖然它是戶外服飾的起源,但與其它開襟設計的外套相比,能玩花的地方其實並不少。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像領位的設計,個人更青睞沿襲原始取向的綁帶系統,尤其是對比色的配色方案,輕鬆在前襟畫上點睛一筆,而不需要再苦惱選什麼圖案印花或其它處理來獲得造型感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而且綁帶的一大好處,就是在調節圍度鬆緊時相當靈活。即便拉鍊、紐扣等閉合方式使用方便,只是一旦固定好就無法按照自己的心思來達到微調的效果。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另一方面,套頭式的 Anorak 在實用性上亦可圈可點。

稍高領位的半開襟/無開襟設計,比普通開襟衫更能防止寒風從頸部灌入,在秋冬季無疑是一大福音。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種經典的 Anorak 細節,眾所周知套頭式在穿脫上會有點麻煩,而紐扣、拉鍊等存在空隙的閉合方式也難免會被寒風從“正面突破”。


因此很多保留無開襟式設計的 Anorak 會特意在兩側加入拉鍊的設計,這樣一來既避免正面的漏風,即使是選擇合身版型亦能輕鬆通過打開側拉鍊來進行穿脫。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甚至還能作為營造層次感的小心機,用拉鍊開衩露出內搭的顏色

那大容量的口袋和暖手袋同樣不容小覷,讓男士們免去攜帶零散小物的不快之餘,手掌外露後的冰冷感可以馬上退散。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現在市面上的 Anorak 風格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喜好復古運動風格的固然考慮色塊撞色的款式,像Kith 幾乎每次秋冬季都有推 Anorak,配色在兼顧復古氛圍同時亦不失時髦感。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而網眼口袋、羅紋收口等元素的輕薄款式則將 Anorak 的運動感盡顯無遺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而作為戶外品牌打入時尚領域的成功範例, TNF 對 Anorak 也是寵愛有加。


從 TNF Black Series 的一手可背式設計中可以看出, 確實對城市戶外的調性有著準確的把握。裝飾性與實用性雨露均霑,令穿著者在日常通勤穿脫後大可解放雙手。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嫌美感不足,一系列緊跟老大哥身後的日系輕機能品牌我也介紹過不少,如 MEANSWHILE、ALK PHENIX 等有口皆碑,能找到美感與功能性平衡。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不一樣的“帽衫”,禦寒能手 Anorak

不過要數最硬核、簡潔的工軍風 Anorak,莫過於如 UNIVERSAL WORKSNigel Cabourn 之類的品牌,除了將值得細品的軍版細節一一呈現之外,更符合當下審美的版型亦正對復古玩家的胃口。


不知道你的衣櫥中,有沒有一款深得你心的 Anorak 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