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通渭:全方位、多形式、立體化“大宣傳”奏響脫貧攻堅最強音

本報記者 牛新建 通訊員 趙世軍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針對“脫貧攻堅宣傳發動還需進一步加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仍需進一步激發”的問題,精準發力,多措並舉,構建起全方位、多形式、立體化的大宣傳格局,廣大黨員幹部在扶貧一線踐行初心使命,唱響脫貧攻堅最強音,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宣講隊宣傳政策零距離。針對靜態宣傳多、動態宣傳少的問題,組建縣鄉村三級宣講隊,建立長效機制,通過下鄉進村入戶召開培訓班、群眾會、板凳會、田壩會等多種形式,集中宣講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建檔立卡貧困戶到戶到人8類59項惠民政策措施、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蹟,實現脫貧攻堅政策“零距離”宣傳常態化。從縣委宣傳部、縣委黨校和縣扶貧辦、縣農村農村局、縣教育局、縣人社局、縣衛健局、縣醫保局、縣民政局、縣住建局、縣發改局、縣水務局等12個部門各抽調1名業務能力強、理論水平高、政策把握好、聯繫實際緊的骨幹,組建3個縣級宣講隊,每個宣講隊每季度深入18個鄉鎮巡迴宣講1輪。18個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組成鄉級宣講隊,每月對所有村組全覆蓋宣講1次。332個村駐村幫扶工作隊成員、鄉村社幹部全員參與,每月對所有農戶進行1次宣講。幫扶幹部每週至少1次上門走訪幫扶戶“面對面”宣講1次。

大喇叭傳遞惠民好聲音。針對村級“大喇叭”空掛現象,整合資源、強化舉措,大力實施“鄉村大喇叭”工程,使“大喇叭”成為基層黨組織築牢思想陣地、推進脫貧攻堅的得力助手,讓脫貧攻堅惠民助困“好聲音”走進千家萬戶。18個鄉鎮和332個村全覆蓋安裝“大喇叭”鄉鎮播控平臺和村級廣播接收終端,定時播放新聞聯播,進一步把黨的好政策、脫貧攻堅好措施傳遞到最基層,讓群眾聽得見、記得住、用得上。彙編了囊括產業扶貧、轉移就業、飲水安全、危房改造、易地搬遷、教育扶貧、醫療救助、社會保障等全方位的到戶到人扶貧政策,錄製《脫貧攻堅政策解讀錄音資料》,將脫貧攻堅政策錄音通過“大喇叭”每天早、中、晚各循環播放1次,讓廣大群眾耳熟能詳,在家就能學精神、懂政策。

新媒體唱響脫貧主旋律。針對新媒體便民服務作用發揮不夠、凝聚社會共識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強化互聯網思維,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網站、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傳播信息便捷、快速、高效的特點,不斷拓展宣傳陣地,唱響脫貧攻堅“主旋律”。分類製作《脫貧攻堅基本知識與政策解讀》,分15期在中國通渭網和“通渭發佈”兩微一端推送,通過手機網絡鏈接轉發,極大方便了群眾隨時隨地學習宣傳。鄉村兩級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群和QQ工作群,採取H5、快閃微視頻、錄像微宣講、文藝微展演等方式,靈活生動地推送脫貧攻堅政策措施和工作動態,提高宣傳效率,擴大宣傳覆蓋面。各級各單位的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開設“衝鋒號令”“政策解讀”“我扶貧我快樂”“我脫貧我光榮”等專欄,發佈信息1500餘條,凝聚扶貧幹部工作合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公示欄架起幹群連心橋。針對村級公示欄發揮“陽光透明”作用不充分的問題,在全縣332個村醒目位置或人口密集地方設立脫貧攻堅政策宣傳欄,健全公開制度、規範公開程序、明確公開內容,聚指成拳致力打造“陽光政務”,推動曬出脫貧攻堅“清單”全覆蓋,架起幹群“連心橋”。各村由村委會負責及時張貼更新中央和省、市、縣最新脫貧攻堅政策,並根據階段性工作進展情況及時“曬出”貧困人口識別退出、扶貧項目建設、各項惠農資金和到戶到人扶貧政策措施落實等“清單”,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做到扶貧政務運轉“透明化”、扶貧資金運行“陽光化”、到戶項目落實“公開化”,切實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切實以“暢亮”的村務環境贏得了群眾“舒暢”的心情,全面提升了幹群互信度和群眾滿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