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行情大漲背景下,我們應該擔心什麼?

豬價大漲,連續三天。3天前的11月29日,我在朋友圈發了很短的一句話:“我宣:明天豬價開漲!立此存照!”這句話連標點算在一起也不過15個字。這幾天,有些朋友很驚奇,感覺猜得很準;有的朋友留言三個:“神預測”。這的確有點過獎了。豬價不是猜出來的,是基於存量、消費、進口、調控、人性、博弈等眾多因素的綜合分析和判斷得出的預測。它是一種概率而非絕對。只是我對這個臨界點判斷的更準確而已。

在此之前的11月27日,我曾經寫過一篇《看這情況,豬價還能逆轉嗎?》的文章,兩天後確認了自己的判斷,在朋友圈發消息並且截圖發到20多個群裡。

我與別人研究豬價最大的不同是不看歷史週期,不看那些根本不準確的數據。最近我重點只看基本面、人性和調控因素。這是我的思維模型,希望可以給朋友們一點啟發。

標題之所以說是“大漲”而非“暴漲”,是和上一輪相比。如果上一輪算是暴漲的話,這幾天也就只能算是大漲了。今天本不想繼續寫關於豬價的分析,無奈有太多的朋友留言或來電諮詢,乾脆就再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一、為何豬價會連漲三天?

簡單一點,我認為大約是如下四個原因:

1、東北牛豬出得差不多了;

2、對中南區“禁運”的恐懼因日期已到而基本解除;

3、豬價跌至15元以下養戶的心理紅線,開始惜售;

4、屠宰企業輪換和籌碼吸得差不多了,也希望豬價回調賺差價。

前面兩週,很多養殖戶對中南區“禁運”政策,因過度解讀而引起恐懼,擔心屆時貨進不去而出現拋售現象。這本來就是不必要的。中南六省是最缺豬的地方,也是消費能力較強的地方,需求擺在那裡,這就是中南區的基本面。要麼是肉,要麼是豬,管它是什麼,都還是需要大量的豬,不知道大家慌什麼?

二、這次能漲到多少?

朋友們主要問了四類問題:

1、這次最高點能達到多少?

2、什麼時候能達到最高點?

3、我們這兒(特定區域)能達到多少?

4、會不會又是曇花一現?

這些問題的確不好回答,但既然大家如此信任,我就嘗試著回答一下:

1、其實,“底”和“頂”現在都出來了:“底”是養豬人設定的階段性心理底線:低於15元/斤就惜售且“憤怒”;而“頂”則是有關部門的心理紅線,超過20元/斤就會有所動作。尤其是肉價,我認為30元以內是可以容忍的,超過,就會關注甚至影響;

2、所以,我個人一直堅持,從春節前的主流價位應當是18-22元/斤。南方可以是22,中部20,西部和東北18,超過就可能會干預;

3、關於會不會是曇花一現?那要看漲得幅度有多大,漲速有多快了。我並不認為漲得快是好事,因為肉價對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影響太大不行。

三、後面應當密切關注什麼?

我個人認為從現在到春節前的漲價應該是兩輪,這是第一輪。這一輪如果漲價幅度太大、過快,為了保證肉價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就會有平抑措施。等到豬價又過低了(15元以下)還會有一輪報復性反彈,直到春節前。

我認為在當下豬價大漲的背景下,要密切關注三個動向:

1、養豬人的心理預期

雖然對於很多養豬人來說,豬價是“高高益善”,但信心已經不夠堅定。因為上一輪很多人錯過了高價區出欄的機會,如果豬價在次下跌,他們可能馬上會拋售。一句話:他們的心理預期已低於上一輪豬價的最高點。

2、國儲肉的投放

國儲肉並不多,但對於上一輪豬價漲跌中成為驚弓之鳥的養豬人來說,國儲肉的投放的消息一定會影響到很多人的行動。心理影響大於實際供應量的影響。

3、進口肉的消息

據屠宰業朋友透露,現在的凍肉庫存約300萬噸,陸續到港的進口凍肉約100萬噸。後面肯定會有大量凍肉到港的消息放出,會不會影響到養豬人的心理和行動,這是最不好判斷的。人心嘛,是最容易變的。

其實,就算滿打滿算有400萬噸,和我們年需求量5000萬噸相比,也不過是一個月的消費量而已。何況,馬上面臨的是元旦和春節兩個集中消費的節日。另外,300萬噸的凍肉也並非可以全部投放市場的,必須要有相當的安全庫存用於深加工(比如火腿腸一類的產品)。

四、我的幾點建議

1、體重250斤以下的,短期內無需有過多擔憂,畢竟供需的基本面在那兒呢;

2、體重超過250斤不足300斤的,達到“現在的”心理價位就出手吧,或者20元左右的臨界點時出手;

3、體重超過300斤的,建議近幾天就出手吧!畢竟每一次“放血”都是從牛豬開始;

4、永遠不要想著在最高點出手,否則,又是一輪拍大腿。賣低了拍大腿,錯過了拍大腿,漲上來了,沒有豬,還是拍大腿。什麼樣的大腿能經得起這樣拍?

最後還是那句話:豬市有風險,決定需謹慎。我的看法只是我的看法,多賺少賺都是你自己的,自己來決定。本觀點只代表個人看法,不構成決策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