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實現連續39年無重大森林草原火災

截至11月30日,全省秋季森林草原防火期結束,圓滿完成2019年森林草原防滅火各項工作任務,實現全年無重大森林草原火災和無撲火人員傷亡事故目標。至此,全省實現連續39年無重大森林草原火災。

受氣候和物候的雙重影響,今年春、秋兩個防火期,我省出現近4個月的高火險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全省防火戰線廣大幹部職工戰勝了惡劣的氣候條件,克服了各種不利因素,取得了大險之季無大火的優異成績,創造了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在全新體制下,成功完成了中俄邊境“3·18”俄方入境火的堵截和“11·5”俄方邊境火的跟蹤防範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森林草原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完善機構設置明晰職責,穩步推進體制銜接。機構改革初始,省政府第一時間調整成立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對指揮部相關成員單位組成人員進行重新確認和調整,全面完善了指揮部辦事機構和職責,充分發揮了成員單位作用。各市、縣調整成立了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確保職能劃轉後有機構開展工作,有人員落實責任。省委召開森林防火專題會議,進一步完善細化了“防”與“滅”的關係,使得改革後的應急與林草部門職責更加明晰,工作更加有序。省森防指、省應急廳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領導對機構改革期間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認真研究解決機構改革後森林草原“防火”和“滅火”工作體制銜接和運行中的問題。第一時間出臺的《省應急管理廳、省林業和草原局關於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事權事項劃分的意見(試行)》,對市、縣兩級改革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性作用。同時,省應急廳領導、省防火辦領導曾多次到省林草局對接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省應急廳主動靠前落實,勇於擔當作為。為明確職責和推動聯動機制的落實,出臺了關於職責分工、聯合培訓、項目建設、督導檢查、聯合演練、森林草原火災報告程序等七個方面的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約定事項指導意見,為共同做好全省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提供了可遵循、可操作、可實施的有力指導。

堅持督導檢查,構建防範聯動機制。春秋防火期,全省各級通過專項督導檢查和抽查的方式,共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809處。組織省氣象、省林草部門研判會商159次,全年共發佈火險等級信息139次,高森林火險警報2期。在吉林衛視、《吉林日報》《中國綠色時報》、應急部簡報及國內各大網絡媒體宣傳報道200餘篇,通過“吉林應急管理”“吉林省森林防火”等微信公眾號實時發佈各類森林草原防火報道70餘篇,通過“中國森林防火”微信公眾號刊發相關報道18篇。大力營造防火聲勢和輿論,有效增強了全民防火意識和法制觀念。

堅持密切配合,全面強化應急處置。強化戰備,圓滿完成森林消防隊伍跨區增援任務,合理部署留守隊伍靠前駐防,及早進入國慶戰備狀態。針對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重要時間節點,協調組織1000名指戰員、102臺車輛、1500件套滅火裝備整裝待命,每日派出300名指戰員,分赴長白山北景區、西景區、蛟河紅葉谷景區、3個消防救援站和全省4個靠前駐防區、12個防火執勤點備勤。合理巡護,省防火辦、省航空護林中心合理配置機型、機組,制定飛行計劃。春秋防期,省航空護林中心4架飛機共計飛行132架次181小時。其中巡護飛行37架次111小時,機降滅火1架次11人1小時,主動發現火場4處,參與撲救火場1處,靠前駐防62天。

堅持培訓演練,全面提升保障水平。機構改革後,省應急管理廳和省林業和草原局首次共同組織防滅火業務技能培訓班,全面提升了全省各級森林草原防滅火管理人員業務技能。組織調動市、縣15個森防指、8支森林草原消防專業隊伍共220人、31臺車輛、兩架“M-171”型森林草原航空消防直升機,開展應急拉動實戰演練,全面檢驗了各級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應急準備的充分性和應急機制的協調性,鍛鍊了增援隊伍的機動性。針對長白山重點區域亟待解決大型滅火裝備的實際,以國家9部委深入我省考察為契機,積極協調長白山管委會,嚮應急部申請重點區域防火項目申報,為全面提升重點區域火災處置能力提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