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突破4%?錢變“毛”了,豬肉惹的禍?

今年以來,“二師兄"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豬肉價格也是一路高漲,從年初的十來塊漲到最高三十多塊,豬肉是人們的最基本的食材,這次豬肉漲帶動周邊肉食上漲以及其它商品也都跟著上漲,物價上漲了,也引起了CPI的上漲,所謂CPI,就是居民價格消費指數,它能直接反映消費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動情況,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CPI突破4%了,豬肉惹的禍?

CPI突破4%?錢變“毛”了,豬肉惹的禍?

據一些機構預測,展望11月CPI將會繼續上漲,預計會突破4%,可能會升至4.4%,預計工業增加值5.0%、固定資產投資5.1%、社零7.0%;預計CPI、PPI約-1.5%。

這段時間豬肉價格雖然邊際回落,但還是維持較高的價格,對其他物價的上漲起著促進的作用,說白了,前幾年100元錢現在只能辦了80塊錢的事了,物價漲了,工資收入卻沒增長,所以錢少了,生活品質降低了,對消費市場產生了擠出效應,一樣的錢買東西買得少了,錢不值錢了,現在就連賣豆腐的都跟著漲了五毛,路邊攤的扁食都從五元漲到六元了,更另說其它的雞鴨魚肉了,CPI上漲,意味著百姓手中的錢貶值了,購買力下降了,讓人有錢變毛了的感覺。豬肉惹的禍?

CPI突破4%?錢變“毛”了,豬肉惹的禍?

中國過去經濟高速增長,貨幣處於長期超發的狀態。從1998年到2019年,M2廣義貨幣從10萬億飆升到190多萬億元,高達19倍的增長!而同期的GDP增長是幾倍呢?答案是8倍多,信用貨幣時代,貶值是長期趨勢,貨幣超發導致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意味著貨幣貶值。過去10年,平均CPI漲幅在2.4%左右,百姓實際感受的貨幣貶值程度還要更高一些,好比煮粥,你水放多了當然就稀了,三四月份去吃小排面10元一碗,到七八月份已漲至12元了,前天去吃發現已成15元了,唉,快吃不起了。

老百姓掙錢不易,攢點錢別再貶值了。以現在的情形看,如果沒有每年5%以上的投資理財收益,手中的貨幣購買力就會被蠶食,老百姓很重視怎樣跑贏通貨膨脹指數,以前房價為何會猛漲,就是因為房產能保值又能升值,過去房產成了一些投資客的最佳配置,然而房產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M2有近二百萬億的資金流向何處確實是個問題,下一個適合百姓的資產會是什麼呢?黃金,還是股市呢? 抑或是其它,你說呢?

CPI突破4%?錢變“毛”了,豬肉惹的禍?

cpi上漲意味著什麼,特別是突破4%,意味著居民消費付出增加了,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物價水平的上升。漲幅過大,意味著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錢“毛"了,物價漲了,工資卻沒跟漲,這才是老百姓所擔憂的。小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