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相聲而後有郭德綱,演員常有而張雲雷不常有

100多年前,在北京的天橋、天津的勸業場、南京的夫子廟,大多數的相聲演員們一邊餓著肚子,一邊用相聲給同樣餓著肚子的窮苦人們帶來歡笑。

100多年後,在法國巴黎、意大利米蘭、迪拜,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們一邊倒著時差,一邊用相聲給遠在異國他鄉的海外華人們帶來快樂。

世有相聲而後有郭德綱,演員常有而張雲雷不常有

世有相聲而後有郭德綱——30年前,郭德綱跟相聲結緣,他的初衷是隻想吃一口飽飯。

演員常有而張雲雷不常有——30年後,張雲雷成為郭德綱的得意弟子,他的初衷是隻想好好說相聲。

他們的初心都沒有忘:郭德綱以前只是想填飽自己一個人的肚子,而現在卻需要填飽整個德雲社相聲演員們的肚子;張雲雷以前只是想一個人靜靜地說相聲,而現在卻在說相聲的同時還肩負著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

世有相聲而後有郭德綱,演員常有而張雲雷不常有

但是就在近日,師傅郭德綱在海外舟車勞頓,徒弟張雲雷在國內飽受爭議。

這一對師徒啊,怎麼就這麼難呢?

郭德綱:我給你當狗,你不要,結果我成了龍

郭德綱從小就對傳統曲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在7歲時就拜了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習評書;10歲時開始正式學習相聲;13歲時跟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幼年時期,常寶豐等天津老藝人對郭德綱指點頗多。

1989年,郭德綱拜楊志剛為師,再次系統地學習相聲。

1995年,22歲的郭德綱自稱白全福的徒孫、楊志剛的徒弟,第三次闖蕩北京,希望再次爭取進入體制,好在吃飽的情況下安心地說相聲。

世有相聲而後有郭德綱,演員常有而張雲雷不常有

但是,同行不認可他——師承待考;體制不接受他——不具備加入條件。

多年後,郭德綱回應這段過往的時候仍然耿耿於懷:

我三次進京,懇請你們收留我,哪怕做一個馬仔我也認。我願意給你們當狗,但是你們不要,怕我要你們,生生地把我轟出來,結果我就成了龍。

世有相聲而後有郭德綱,演員常有而張雲雷不常有

求人不得只能求己,失望至極的郭德綱只好“自立門戶”創辦了德雲社。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1995年到2005年這10年期間,郭德綱究竟留了多少淚、受了多少委屈,我們無從知曉。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地是,郭德綱把德雲社一個草臺班子做成全國最大的民間相聲團體;他改變了很多窮苦出生相聲演員們的命運,提升了他們的收入;他把相聲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對傳承、推廣這門傳統曲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世有相聲而後有郭德綱,演員常有而張雲雷不常有

但是與之而來的德雲社、郭德綱伴隨著多少打擊和爭議?

張雲雷:我想說相聲,我可以弘揚傳統文化

張雲雷是幸運的,他沒有遭受過郭德綱學藝過程中的流離之苦。

9歲時拜郭德綱為師,就開始學習太平歌詞、蓮花落、評戲等唱段。2005年倒倉暫退德雲社,2011年迴歸。

但是張雲雷也是不幸的,2016年南京演出時,一場“飛來橫禍”差點要了他的小命。其身上的100多顆鋼釘,直到2019年2月22日才全部取完;2018年因為砸掛不當,直到今天還飽受爭議。

他才火幾年呢?

世有相聲而後有郭德綱,演員常有而張雲雷不常有

這個才27歲的小夥子,把無數的年輕人從網吧、酒吧、遊戲中拉出來聽相聲;這個陽光、充滿正能量的年輕演員無緋聞、不炒作,在說好相聲的同時,還把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扛到了肩上。

他錯了嗎?

錯了!

他錯在不該拿敏感話題砸掛。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我們非要讓他自認為是錯不該紅,錯不該選擇相聲這個行當嗎?

世有相聲而後有郭德綱,演員常有而張雲雷不常有

相聲不易,相聲演員也不易

郭德綱7歲學藝,張雲雷9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能我們在捏泥巴、摺紙飛機、玩玻璃球、看動畫片的時候,他們在苦練基本功;可能我們在約會、逛街、看電影的時候,他們在一遍又一遍地對著臺詞;可能我們在聽的時候哈哈大笑的一個段子,需要他們搜腸刮肚地想個好幾天......

相聲不易,區區一百多年的歷史,一路發展得磕磕碰碰;

相聲演員不易,無數餓著肚子的先驅們,一代一代地將它傳承下來。

郭德綱四十幾歲,說了三十年的相聲;張雲雷二十幾歲,說了十幾年的相聲。郭德綱學藝的時候經歷諸多磨難,成名之後嚴於律己,教徒時認真負責;張雲雷學藝時認真刻苦,成名後低調謙虛,表演時一絲不苟。

我不相信,如果不是真正發自內心地熱愛這門曲藝,他們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下來。

錯了得認,也應該懲罰。但是,做為吃瓜群眾的我們不應只盯著他們的錯誤窮追猛打,而是應該看到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

一棒打死之後,傷害的是相聲,最終損失的卻是我們自己。

世有相聲而後有郭德綱,演員常有而張雲雷不常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