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水稻降到1.15元一斤,咋辦?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如果水稻價格在1.15元一斤,我們應該怎麼辦?

如果水稻降到1.15元一斤,咋辦?

我想在正常的情況下,大多農民都不會種了,這不是說的什麼氣憤話,而是真的養活不了一家人,一家三口衣食住行,孩子上學,在如此價格裡,生活費勁。

水稻價格一直是最近幾年的熱門話題,它之所以這麼熱,就是因為,它關係到我們農民的飯碗,沒有人對吃飯的事不關心,我們農民也不例外。

假如水稻價格為1.15元每斤,小編認為農村會出現以下五種變化,分別是追高產,追質量,追經濟效益,棄耕,打工,下面我們來分別談談它們。

一部分農民追產量:

這與種玉米追求產量一樣,一部分農民種紅芯玉米,是追求高質量高價格,一部分農民種粉芯,就是在價格差不多少的時候,以產量,提高收益。以後的水稻也會走這條路,水稻種植,我認為也會出兩個極端,一產量高,一價格高,這樣就能滿足農民的需求了。這就像雜交稻與有機水稻。

如果水稻降到1.15元一斤,咋辦?

一部分農民追品質:

這就是走高端農業,大米10元一斤,是每個農民的夢想,但現在大部分農民達不到這個要求,只有極少部分的農民,才能種到這個價格。可是這種品質的大米,也不能太多,因消費缺口就那麼大,一旦種植多了,也會出現現在的情況,價格下降,除非走出國門,擴大外部需求,才能有生存的空間。

如果水稻降到1.15元一斤,咋辦?

一部分農民改種經濟作物:

在水稻價格,不能保證生活水平的時候,會有一部分農民,改種經濟價格高的作物,比如西瓜,香瓜,辣椒等等,與其期盼水稻漲價。不如種一年,經濟價格高的作物,趕上價格,夠水稻好幾年的收入,趕不上也賠不了多少,總比一年白乾強。現在農村種植經濟作物的,是少部分人,當水稻的價格降到1.15元一斤,會有很多農民來種經濟作物。

如果水稻降到1.15元一斤,咋辦?

一部分農民棄耕:

棄耕的農民多是土地不好,地數少,種地產量上不去,價格也上不去,品質還不行,這樣的土地就會有農民棄耕,當糧食不值錢的時候,再搞開發田,完全沒有意義。好的土地一定,沒有農民棄耕,好的土地,能產生的經濟效益高,有利用價值,不用培養土地。

一部分農民進城打工:

地少的,地不好的,種地技術不過關的,農機設備沒有的,這部分農民,大多都會進城打工,進城打工,並不比在家裡種地收入的少,打工掙的是淨利潤,種地掙的是毛利潤,最後一算,在家種五晌地,和出外打工一年差不多少。

這就是水稻價格降到1.15元,小編認為農民會出現的五種情況,好良田一定不會棄荒,只有不好的才會被拋棄。水稻價格真的降到1.15元,我也會想辦法,積極的解決,與其臨淵慕魚,不如退而回家結網,遇到了,就得想辦法解決它。

老一輩人,在什麼都沒有的時代,開出了水稻種植,難道我們在什麼都有的情況下,還給後代找不到另一條路嗎?


來源|農業論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