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之寶-玉璽、金縷玉衣、青銅時代首布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於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玉璽,專指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權力的象徵。古代印、璽通稱,以金或玉為之,據說始於秦始皇,璽始出於周。到了秦朝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而臣民所用只能稱為印。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謂璽,印是大臣所用。是有規矩的,不然,是會砍頭的。

戰國時期青銅平首布,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從青銅農具演變而來,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流通於中原諸國的鏟狀銅幣。鏟狀工具曾是民間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現的鑄幣鑄成鏟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