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河南旅遊了一圈,摯友問我最喜歡哪個城市?他以為我會說,鄭州、洛陽或是焦作,沒想到我的答案是開封。開封之美正如“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那樣,繁盛而又市井,開放而又精緻。

小時候上歷史課,老師問我們,古代中國有個城市叫“東京”,現在叫什麼?當好多人都回答不上來的時候,我則說出了答案。冥冥之中,我對這座城市的風情有種難以言說的趣味,總想發覺其不為人所知的另一面。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清明上河園一角(作者攝)

從課本走到現實,雖然現在的開封已不比往日之“東京”,但那種無法複製的城市之態,依然震撼人心。

東京夢華

開封是座很可愛的城市,從清明上河園就可見一斑。這一主題樂園於1992年動工,1998年正式對外開放,再現了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繁榮景象,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以早上9點的開城儀式為起點,這一主題樂園就不停地向遊客們展現一幅幅秀美雋永的畫卷。甚至遊客買東西的人民幣都可以兌換為宋幣,不免讓人有一種穿越千餘年前的錯覺。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清明上河園大門(作者攝)

園內不僅有類似拂雲閣、汴河、牌坊、東京食街等典型的宋代景觀,還有林林總總的仿宋演出和互動體驗,比如鬥雞、雜耍、鞦韆、涼茶鋪等。其中,林沖怒打高衙內、梁山好漢劫囚車 、王員外招婿 、宋式民俗婚禮博得眾多遊人的駐足觀看。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讓我印象頗為深刻的一個畫面是,表演開始之前的30分鐘,就已有很多當地遊客佔據“制高點”。有個山坡是觀看錶演的絕佳之地,人們紛紜而至,相互呼喚。有的人為了佔據居高臨下的觀看視野,甚至一躍飛至山坡之上的樹杈之上,他像佔了一個金礦似的,滿臉笑意,接連向他樹下的同伴發出“邀約”:“快來,快上來啊,我給你留個位置!”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清明上河園內精美演出(作者攝)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模擬宋代戰場(作者攝)

我想,一千多年前的“東京”城也應該是如此這般熱鬧繁華吧。人們不再計較所謂的“面子”,也不會任何東西失去興趣而變得麻木。他們也會一躍至土丘樹椏之上,振臂高呼,為同伴而呼,為生活而喚。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夜色開封

北宋文人孟元老在金滅了北宋,被迫南遷之際,深切懷念“東京”的人和事,寫下了扛鼎之作《東京夢華錄》,這本書再現了“東京”的一世繁華。“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孟元老對於“東京”的追憶,如同現如今人們對於“北平”或是“長安”的眷戀一樣,總可以從一座城中關聯一段如華夢那般的往事。

野蠻生長

北宋建國伊始,開封並非是趙匡胤的首選。作為土生土長的洛陽人,趙皇帝自然想把大宋之都放置在自己熟悉的“地盤”。但他手下的很多人擺事實、講道理,羅列出一大堆定都洛陽的弊端。萬般無奈之下,依唐代通濟渠所形成的汴河塑造了開封最初的模樣,這座城市被“榮幸地”推選為大宋的“城外城”,開始履行它在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使命。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趙匡胤

中國很多的文人墨客,都以“大唐”作為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燈塔”。其實,宋代給中華文明貢獻的奇蹟,並不亞於唐代。開封這座城市的誕生及演化,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為了和大唐盛世時期的長安相區分,古稱“汴梁”的開封從一開始就打造成一座“另類”而極富生命活力的城市。

長安城看起來橫平豎直,對稱規整。街道被分割地極其清晰,一百零八坊與東西二市像似一張張棋盤,把人們帶入一個規制嚴整、等級分明的世界中。朱雀大街作為城市的橫軸線,將坊、市、道路、城牆劃分得涇渭分明,整個長安城亦被該條中軸線切割至極為精準的程度。“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一代詩人白居易把長安城屹立於世的威嚴姿態,昭告天下。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長安城

但北宋都城汴梁就顯得“東倒西歪”,不夠規矩。因為地理原因,汴河斜斜地穿過開封整個城疆。藉助穿城而過的河流之便利,開封的佈局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太多隨遇而安的格調。小商小販一時間簇擁於河流四處,他們就像是那些站在樹杈上急不可耐觀看演出的遊客一樣,佔山為王,生怕晚來一步就會被搶走風水寶地似的。開封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之下,“歪歪扭扭”地形成了最初的格局。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開封城區圖

其實開封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它現在還是唯一一個穿城而過的中軸線亙古不變的城市。雖然在民國時期,馮玉祥將這條中軸線幾度拓寬,但其依然規規矩矩地留存於世,在野蠻生長與精良秩序中找到了某種平衡,這或許就是中原文化倖存至今的一大緣故。

在這歪歪斜斜而錯落有致的自然生長之中,開封這一曾做過“小眾王朝”都城的一躍之間成為大國之京都,其繁盛景象正如《清明上河圖》呈現的那樣,令人咋舌。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開封人口“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汴梁的繁華成為世人皆知的事實,它終於被古人稱作“東京”,其實就人口數量及經濟規模來看,昨日之東京要遠遠比今日之“東京”(特指日本東京)更勝一籌。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古城開封(作者攝)

《東京夢華錄》描述開封為“其闊略大量,天下無之也。以其人煙浩穰,添十數萬眾不加多,減之不覺少”。《宋史·地理志》則以官方口吻記錄,“開封府,崇寧戶二十六萬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這一數量之可畏,就連同一時代的倫敦、巴黎、威尼斯等在歐洲人看來為“世界之中心”的城市,都難以比肩。

夜開封

基於某種自然而發的建城邏輯,開封在眾多中國城市之中脫穎而出。隨性而為的商鋪以及它們散發出來的市井之氣,讓開封極具生活的氣息。它不再是諸如長安等城市自上而下的權力所驅動的城市,而是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一座自下而上形成的疆域。這種“自然而然”的氣質,成為了中國城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位於開封市大梁路西段的夜市,還原了古老東京的“夜生活”。每個店鋪都採用北宋年間的風格,一字排開。無論是大宋涼茶還是宋朝小籠包,都討好著人們的味蕾,讓人不知不覺地穿越到千年之邀的盛典之中。這一由原“東京藝術中心”改造而成的風情美食中心,有一個至親至愛的名字——小宋城。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小宋城(作者攝)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小宋城(作者攝)

小宋城讓人們找到了北宋年間東京的感覺。開封結束了多年以來歷朝歷代頑固地沿襲著的宵禁制度,人們開始在晚上選擇燈火通明不夜天的生活方式,這似乎才是中國“夜間經濟”之端倪所在吧。《東京夢華錄》中有言道,“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勾欄瓦肆、算卦占卜、雜技曲藝,夜生活在北宋年間成為社會的一種新風尚,影響頗為深遠。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小宋城內景(作者攝)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步入小宋城,彷彿穿越到古汴梁(作者攝)

漫步在始建於2003年的小宋城,不僅肚子可盡享美食之歡,就連耳朵和眼睛亦可飽品大宋之夢。只看到一位中年女子梳著古代的頭飾,穿著宋朝華美的服飾,一板一眼著唱著按照豫劇改編的《你家在哪裡》,脈脈含情,深情款款。

“你家在哪裡,我家黃河邊。中原苦難地,紅旗變新天。”

正如歌詞中唱的那樣,中華文明從宋朝開始由黃河流域轉入到長江流域。黃河成就了中原,也“拋棄”了中原。洶湧之水帶給開封這座城市以興盛的同時,也使中國最高的“地上懸河”像一把利劍始終威脅著這座城市。讓人擔憂的地理劣勢再加上政治變故,中華文化史亦像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經由北宋的都城轉向下一個區域——臨安,即現在的杭州。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小宋城美食(作者攝)

但是,歷史並沒有因為經濟文化之轉移而遺忘掉富含中原文明養料的開封,所積澱起來的千百年來的血脈之源。以開封為始的“城市運動”讓北宋這一朝代獨具大國氣質,為日後南宋的重建鋪就了暢通無阻的路徑。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宋朝面臨中國有史以來最為顯著的變化:城市勃興,中國內地與國際貿易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峰”。

可以說,開封的興旺不僅開啟了一場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城市化革新,還促成了一個個“新興產業”的興旺。甚至日後南宋臨安(今杭州)以絲織、瓷器和紙張為代表的製造業的大行其道,都離不開“東京”這座都城的歷史功績。

開封,一座曾叫做“東京”的都城

南宋御街·杭州(作者攝)

如果說自上而下的權力鑄就了“城”的雛形,那麼自下而上的經濟力量則成全了“市”的演進。“城”是權力的代名詞,它規整卻封閉;“市”則是權利的集散地,喧囂而開放。其實,一個“城”也好,一個“市”也罷,一身氣正的那個反倒不會令人更易感知到至美之魅,看上去亂糟糟的那個總最具天然之氣,平易近人,和顏悅色,讓人流連忘返。


視野 · 深度 · 新識

國際版、人物版、時尚版、文化版,每一版面都將開拓一片“新大陸”。

帶你發現“新大陸”,先點關注哦。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問題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