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咬“兩不愁三保障”不放鬆:杭州與恩施攜手夯實脫貧攻堅基礎

記者汪書宇 通訊員胡建亮

擺脫絕對貧困的標誌,是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

自2016年底東西部扶貧協作讓杭州與恩施結緣以來,兩地共同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立足“恩施所需、杭州所能”,深化學校、醫院結對幫扶,以項目為抓手,推進教育扶貧、健康扶貧、補齊民生短板等,打響了一場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殲滅戰。

僅2019年,杭州市就投入幫扶資金3.8億元,其中近三分之一用於解決恩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補齊硬件短板培育醫療隊伍

讓百姓病有所依

10月14日,杭州市桐廬縣衛健局支援巴東醫療服務隊再次來到巴東縣,開展醫療幫扶工作。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內科第一黨支部黨員、心內科醫師朱利燕用休息時間,參加巴東縣人民醫院心內科義診隊伍開展的義診活動。

恩施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州因病致貧人員達到8.5萬人。脫貧攻堅,健康扶貧首當其衝。杭恩兩地把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重中之重,深入開展醫療扶貧協作,大力培育當地醫療人才隊伍,不斷提高基層醫院醫療診治水平。

“讓數據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路。”杭州市政府投入500萬元實施“智慧醫療工程”。截至11月中旬,恩施州中心醫院、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院會診中心已接到病理診斷申請196例,已下達診斷報告96例,極大地方便基層群眾就醫。

“今後就在這裡看病,醫院條件好,離家又近!”隨著建始縣業州鎮衛生院血液透析室的成立,當地居民終於告別了看病難、看病遠的難題。去年起,杭州市濱江區結對建始,通過資金支持、人才培訓與社會援助“三位一體”提升建始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今年,杭州市投入2200餘萬元,建設鄉鎮(村)衛生室、養老院等18所。先後投入1000餘萬元,採購8部救護車、多部數字DR設備、血液生化分析儀、血液透析儀、心電監護儀等醫療設備。杭州丁香園“基層醫生賦能計劃”落戶建始,向建始捐助課程產品與平臺服務,總價值不低於290萬元。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2018年5月9日,杭州市衛生計生委首批選派54名醫療、衛生信息化專家,赴恩施州開展醫療技術支援、信息化建設指導。截至目前,已派出醫生162人次赴恩施幫助“除病根、拔窮根”。

在前不久召開的2019年中國胸痛中心大會上,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院胸痛中心正式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這是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結對共建的結果。杭州臨安區支持鶴峰縣中心醫院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杭州蕭山區中醫院院長全仁夫到利川市民族中醫院為患者開展多節段OLIF手術,填補全州脊柱外科領域技術空白;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在建始首次開展“經閃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在咸豐完成當地首例“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在杭州市師範大學周雪華教授幫助下,發起“聰慧行動”公益項目落戶恩施,計劃3年內投入1000萬元,為恩施州100名18歲以下的貧困聽障兒童進行免費人工耳蝸移植手術,目前已實施手術10餘例……一個個對口幫扶項目紮根大山,一項項醫療技術落地,極大地補齊了恩施醫療設施硬件短板。

先進的醫療技術,不僅為患者減輕病痛,更開闊了基層醫護人員的眼界。截至目前,杭州已有61家醫院結對幫扶恩施州78家醫院,幫助恩施開展鄉村醫生培訓、鄉鎮衛生院臨床醫生培訓、臨床業務技能培訓和臨床重點學科創建培訓2000餘人次,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正在形成。

政府、學校、企業組團幫扶

讓孩子學有所成

每週五上午9點半,來自美國的外教HeatherG準時出現在屏幕中,給鶴峰縣實驗小學506班學生上一堂純正的英語課。外教在西半球,學生在東半球,通過一張互聯網,學生和外教“面對面”進行英文交流。在杭州援派教師劉珂羽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學校加入到VIPKID外教公益課堂中來。杭州市捐建鶴峰縣“全域智慧教育項目”價值260萬元的遠程通信設備,鶴峰縣42所學校與杭州上城區實現“學生同上一堂課、老師同步研修、名師同步培養、資源同步共享”。杭州與恩施攜手共建“空中課堂”“神奇課堂”等遠程共享教育項目,通過“互聯網+教育”方式,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形成“四點半學堂”“一米陽光公益課堂”“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等獨具特色的教育幫扶品牌。

因為有愛,不再孤單。巴東縣東瀼口陽光小學是恩施州唯一集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於一體的全日制、公益性民辦教育機構,在校學生中留守兒童佔八成以上。其中,近半數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近四成為低保戶和單親家庭孩子,另外還有殘障兒童19名。杭州市匯聚社會各界力量,投入300萬元,建成留守兒童公寓,內設留守兒童課題研究室、親情視頻室、資料檔案室、假日遊戲室、假日影視廳、音樂室、展示大廳等功能室。杭州市動員僑商協會、雲集公司、浙金中心等愛心人士和企業捐贈價值50萬元的運動器械、音樂教室、電腦、書籍、書包、禦寒用品等,改善學生的學習、住宿條件。

今年初,杭恩兩地開展中小學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活動,131所杭州學校結對幫扶恩施州128所學校,涉及2032名教師,開展“一對一”幫扶264次;開展網絡協同教研線上38次、線下89次,現場送教支教86次,教師參與學習研討4522人次,學生交流上課222次,惠及36632名學生。

杭恩兩地採取市州、區縣、學校三級聯動配合模式,即杭州市教育局與州教育局組織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兩地市州機關幼兒園和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結對;杭州市各區教育局與恩施州各縣市教育局組織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結對;各結對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圍繞所需所能,靈活自主開展活動。

不僅如此,杭州市還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力量,踴躍投身教育扶貧事業。11月3日,建始縣長梁鎮桂花小學迎來遠方的貴客——杭州市濱江區委統戰部及濱江區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的企業家們,他們為桂花小學送來捐贈款80萬元,用於新建綜合樓。浙江傑立建設集團投入300萬元,以“交鑰匙工程”方式,建設恩施市劉家河小學,破解農村兒童就近上學難題。

像這樣的愛心之舉,在杭恩之間並不少見。杭州愛心企業為恩施州7所中小學捐贈九陽希望廚房設備,總價值62.504萬元;對利川市1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學新生實施幫扶,每生5000元;為來鳳縣大河鎮中心小學捐贈課外書籍3萬餘冊,捐助資金1萬元……今年以來,杭州各類愛心企業、公益組織對恩施州給予大量援助幫扶,捐款捐物8700餘萬元,主要用於解決教育等“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真金白銀”打造民生工程

提高貧困群眾福祉

在咸豐縣坪壩營鎮,一座承載著杭州餘杭區和咸豐縣人民深厚友誼的杭恩坪壩營水庫,正如火如荼加緊建設。

杭恩坪壩營水庫總投資近3000萬元,餘杭區投入幫扶資金800萬元。作為今年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項目,該水庫建成後將徹底解決坪壩營鎮楊洞片區22個行政村、2.62萬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難題。

無獨有偶。日前,在利川市建南鎮箭竹溪小學,隨著淨水設備安裝完成,白花花的自來水噴湧而出,900多名師生歡呼雀躍。這要歸功於杭州蕭山區“雪中送炭”。

去年,利川市開展農村飲水安全摸底調查,全市26.01萬農村人口飲水存在不安全因素,26所農村學校存在飲用水鈣質過重、細菌超標、水質渾濁等問題。

蕭山區各界籌集愛心幫扶資金70萬元,於8月初正式啟動飲水工程。截至目前,26所學校淨水設備全部安裝到位並投用,受益師生11071人。

為破解住房安全難題,杭州市還投入727萬元用於利川市貧困戶危房改造,惠及全市6380餘名貧困人口。

杭州市先後投入5300餘萬元,用於解決恩施州農村飲水安全、住房安全和鄉村道路建設,極大緩解了群眾飲水難、出行難、住房難等問題,為當地打造了“留得下”的民生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