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獨處卻不愛湊熱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心理學博士揭開真相


孩子愛獨處卻不愛湊熱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心理學博士揭開真相

引子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外向”似乎是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肯定。這一流行已久的認識深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多年之後,我們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父母對別人說:“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太內向”的時候,會不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複雜感覺?

在我小時候,曾經遇到一個非常內向的小夥伴,給人的觀感就是喜歡獨處,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喜歡自己一個人鼓搗。在當時大多數人都比較欣賞和認可外向孩子的環境中,內向的他常被大家視為問題兒童,就連他的父母也這樣認為。我的那位小夥伴就在周圍人的同情、憐憫、異樣的目光中度過童年和少年時光。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相信於他而言,這並不是一段值得回味的美好回憶,我有時在想,他在成長中是否錯過了什麼。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安靜、寡言少語、靦腆、不喜歡扎堆熱鬧等當成孩子的內向,因為這一想法,家長們都很擔心孩子的內向性格。

就像我樓上的一位鄰居,曾經和我交流過關於他自己孩子的性格內向問題,他覺得自己的孩子太安靜了。

“我兒子外表上看就特別安靜,但我總覺得安靜得過了頭,就像小姑娘一樣靦腆,跟家裡人說話都還很正常,沒什麼問題,問題就出在只要是面對外人或到陌生環境中,就會表現得過於膽小害羞……”

這位鄰居表示,自己曾經多次鼓勵孩子要勇敢一些,說話聲音大一點,但是效果不大,兒子還是很內向。他很擔心孩子在將來會因為這種內向性格而吃虧。

孩子愛獨處卻不愛湊熱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心理學博士揭開真相

相信,被這種擔憂所困擾的家長不在少數。這是因為,在主流渠道中,一向是把內向當作是孩子的性格缺陷,家長更多的是對孩子未來能不能適應這個社會的擔憂,甚至於把本屬於兒童機能失調範疇的諸如感覺統合障礙、自閉症等也給貼上了“內向”的標籤。

孩子內向,真的是大家所想的那麼可怕嗎?

01 內向孩子所受的委屈和不公,我們可能意想不到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一個人的興趣和關注點既可以指向內部,也可以指向外部。前者教內向,後者叫外向。

外向性格的人活潑、能說會道,熱衷於表現等,在討人喜歡的同時也給人一種比較強勢的形象,相比之下內向性格的人似乎存在感很差。

現實中我們常常忽略內向的孩子,不信,請看哪位老師不青睞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在家庭聚會時能歌善舞、表現欲強的孩子也多半是聚會時的焦點人物……

我們往往把孩子的性格簡單歸結為或是外向、或是內向。乍一看,似乎也沒什麼不對。

但實際上,內向和外向並不總是非此即彼、涇渭分明,很多人同時兼具擁有內向和外向兩種性格,只不過是其中一種或是內向或是外向的性格佔據主導地位。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內向孩子都處於一種尷尬境地,因為在不少人的潛意識中,內向孩子就意味著是有問題的孩子、是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孩子。

因此,我們很多家長都恨不得在幾天之內就能把孩子的內向徹底變成外向,好像這樣做孩子才算是走上了人生正軌。

孩子愛獨處卻不愛湊熱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心理學博士揭開真相

當家長非得要把一個性格文靜內向的女孩變成一個活潑外向的女孩;或是要把一個喜歡埋頭寫文章看書的男孩變成一個在臺上能嘶吼兩句、屁股扭兩下的狂野男孩的時候,暫且不論內向外向孰好孰壞,單論這種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的危害,至少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同時對內向孩子來說也顯得很不公平。

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家蘭妮博士看來,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只是氣質上的不同,並沒有什麼優劣之分。眾多心理學家們也從不同的研究層面證實了這一結論。

換言之,如果孩子比較內向,呈現出安靜、不喜熱鬧、常常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中,這只不過是性格特點而已,是一種有別於外向的氣質,而不是缺點。

通過日常觀察,發現孩子性格偏內向,家長應怎麼做?

如果發現孩子的性格是內向的,我們應該發揮孩子身上潛在的內向優勢,而不是生硬地把內向孩子改變成外向,強迫孩子去做他不擅長的事情。

02 內向與外向各自都有自己的“美”

內向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是由一個人的基因構成所決定。

不過,有關研究已證實,性格的整體是一個連續體,內向和外向處在這個連續體的兩端。如果孩子更傾向於外向一側,那他就是外向的;如果更傾向於內向一側,那他就是內向的。有的孩子偏外向一側的多些,那麼他的外向性格就明顯些;有的孩子偏內向一側的多些,那麼他的內向性格就明顯些。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可能或偏外向,或偏內向,無一例外。

孩子愛獨處卻不愛湊熱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心理學博士揭開真相

就好像我們所熟悉的經常在銀幕上展現幽默搞笑的明星周星馳,他實際上是個內向性格的人,但在某些場合他卻可以表現得很外向。

判斷一個人是外向還是內向最重要的標誌之一,是要看他獲取、消耗、保存能量的方式:性格外向的人喜歡扎堆熱鬧,人越多環境越熱鬧,他就會覺得渾身都充滿了能量;而性格內向的人正好相反,他更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漸補充上能量。

不要認為孩子喜歡獨處就是孤僻,那隻不過是他們自我優化和保持精力的一種方式。

外向的人所獲得的能量恢復,都來自社交和與他人的互動;內向的人則主要來自於獨處和安靜。

因此,我們不能就此認為外向性格就一定要比內向性格更加優越,它們各自都有專屬於自己的“美”。

03 用一種溫柔的方式,內向孩子也可撼動這個世界

內向孩子的外在表現總給人一種溫柔有餘的感覺,這不能不讓父母懷疑孩子長大之後,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還有沒有發展前景。

作家蘇珊·凱恩認為,“不是非得成為一個熱情四射的領導者才能帶好團隊,看看聖雄甘地就知道了。”

聖雄甘地說:用一種溫柔的方式,你也可以撼動這個世界!

內向孩子愛獨處愛安靜。但偉大的構想,卻往往產生於獨處之時。這絕不是什麼痴人做夢。

“拿破崙、林肯、甘地、普京、諾貝爾、黑格爾、愛因斯坦、凡高、畢加索、卓別林、托爾斯泰、塞特、奧黛麗赫本、卡耐基、比爾蓋茨……”,這一長串的名單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影響和改變世界的名人和公眾人物,這些人都有一個共性,他們自小就是性格內向的人。

心理學家蘭妮博士曾經通過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內向孩子在以下這些方面佔據優勢,包括: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喜歡學習新知識、有同理心、有創造性思維、具有高情商、比較謙虛、注重細節、擅長藝術創作、願意花時間去感受周圍事物、懂得品味生活、容易養成健康習慣、樂於獨處但也能跟同伴愉快相處、值得他人信賴等等。

當然,需要提醒的是,這些優勢並不是絕對的,且同樣的優勢,在外向性格的人身上也會有,但至少我們能從心理學博士的研究中得到一個信息:

內向性格的孩子並不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不爭氣、沒出息,相反他們具有自己的潛在優勢,同樣能在未來的世界中佔有一席之地。

孩子愛獨處卻不愛湊熱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心理學博士揭開真相

但我們不能迴避這樣一個現實:內向的孩子在很多方面確實是慢熱型的,尤其是在與人溝通交流等環節,現在的問題在於,我們該如何為內向孩子提供最合適的成長環境,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在優勢。

這是很關鍵的一步,這一步沒有走好,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學業發展,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婚姻家庭、職業生涯等。

  • 1、內向的孩子總愛一個人安靜地待著,作為家長首先要放下焦慮,不要強迫孩子成為一個他不願意成為的人,這就如同我們一般不會去強迫外向孩子要變成內向孩子一樣。
  • 2、經常鼓勵而不是壓抑孩子,孩子的潛能就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 3、給孩子創設一個能獨處的時間和空間,滿足孩子需要安靜的時候的需求。
  • 4、告訴孩子,無論你是內向還是外向,都可以按照符合自己的氣質去成長。
  • 5、父母要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內向的孩子,不要輕視或者忽視他的內心需求和感受。

04 和內向氣質的孩子一起享受長大的過程

內向性格不是孩子的不足,更不是孩子的錯。很多家長都喜歡把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去比較,這種錯誤的比較會給內向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心理負擔。

最好的處理方式之一就是一起和孩子享受長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這種本不應存在的內向標籤會逐漸淡化和消除。

孩子愛獨處卻不愛湊熱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心理學博士揭開真相

1、給內向孩子足夠寬鬆和包容的成長環境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了一段難忘的童年,當我們一路走來,回首童年往事的時候,我們在潛意識中都希望父母當時能給我們寬鬆包容的成長環境,擁有這段美好童年經歷的你,一定在內心深處充滿了對父母感激。

而當我們自己成為父母時,我們理應很自然地就把這種美好傳遞給下一代——我們的孩子身上。

2、幫助內向孩子找到屬於他自己的成長節奏

無論是內向孩子還是外向孩子,尤其是對內向孩子而言,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節奏,

當內向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節奏感,他就會發現自己和別的孩子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別人能做好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好,進而從中找到驅使自己前行的強大自信。

3、在情感上和內向孩子達到共鳴

父母與內向氣質的孩子在情感上達到共鳴,能給他一種向上的溫暖,足以讓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最大的滿足。

4、給予內向孩子更多的關注

我們不要以為內向孩子只喜歡自己一人獨處,當我們深入瞭解下去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他們在靈魂深處同樣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只要引導得當,只要有合適的機會,他們也非常願意融入周圍的圈子,結交更多的朋友,進行深度的交流。

05 在安靜的性情中,也蘊含著一種超強的力量

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一起組成了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內向者和外向者就像陰和陽——我們愛彼此,需要彼此。”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這個世界就不再完美,而是有缺憾。

孩子愛獨處卻不愛湊熱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心理學博士揭開真相

請關注你的內向孩子,對內向孩子來說,你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去關注他,適應他的慢節奏,不吝嗇給他鼓勵。

請欣賞你的內向孩子,欣賞他內在獨有的特質,欣賞他能靜靜觀察周遭世界的那份耐心,欣賞他與人為善的那份善良,你會發現內向孩子有著太多的美好之舉。

請相信你的內向孩子,他擁有別的外向孩子不一樣的品質,比如富有強烈的同情心、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充滿最富創意的想法、是縝密的思考者等等足以讓父母血脈泵張的潛在優勢。

父母的教育使命之一就是點亮內向孩子心中希望的燈塔,讓他們也能發現自己內在的超強力量,利用好自己原本就擁有的美好品質和優勢技能,快速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若能做到這樣,我們對此除了感恩上天的恩賜,又還有什麼可奢求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