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有一種美食叫瓜齏……

老黃縣瓜齏鹹菜

▼▼▼

龍口有一種美食叫瓜齏……

瓜齏

膠東的許多地方都把放到鹹菜缸裡醃製的蘿蔔稱為瓜齏(jī)。過去,這是鄉親們一年四季佐餐的家常菜,青脆、泛黃、味鹹。可切成細絲,拌上香油、醋,美味可口;可切成塊蒸熟,謂之“爛鹹菜”;可切成片曬乾,再熥著吃,稱之“黑鹹菜”。

龍口有一種美食叫瓜齏……


“瓜齏鹹菜,一口一塊。”

這是膠東百姓稔熟的一句民諺

在不少黃縣人兒時的記憶裡

切瓜齏絲、熥鹹菜是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

在過去

黃縣幾乎家家屋簷下都有一口麩醬缸

淋醬油餘下的醬麩子就倒進此缸

用以醃蘿蔔

每逢立冬過後

女主人開始忙著醃瓜齏

將洗淨的蘿蔔下缸,撒鹽,促其發酵

龍口有一種美食叫瓜齏……

老黃縣有句民諺

“麩醬缸姓臧(“臧”、“髒”諧音),越攪拌越香”。

意思是說

晴天麗日裡

麩醬缸需曝曬並不時地攪拌

把底部麩醬翻上來見陽光

這樣醃出的“瓜齏”香脆爽口

待發酵好的瓜齏顏色由綠轉為黃褐

再加適量鹽,以保持缸內鹹度

龍口有一種美食叫瓜齏……


(▲網絡配圖)
醃好的瓜齏,從鹹菜缸裡撈出來

用清水洗淨,細細切成絲

拌幾根香菜,幾粒辣椒

便是一份少油又下飯的小菜
▼▼▼

龍口有一種美食叫瓜齏……

或者滴點香油、醋等攪拌攪拌

▼▼▼

龍口有一種美食叫瓜齏……

夾起一根,細細品味

鹹鮮香脆,清涼爽口,回味良久

龍口有一種美食叫瓜齏……


(▲此處,請將食物想象成鹹菜……)

也可以放到鍋裡炒熟或蒸熱後吃

過去到外地打工或上學的大人、孩子

通常是用瓶瓶罐罐裝滿瓜齏絲兒

帶在身邊下飯

蒸熟了的瓜齏絲兒

還可以晾曬乾了收藏起來

以備不時之需

▼▼▼

龍口有一種美食叫瓜齏……

(▲曬乾的瓜齏絲兒。來源:笛子愛吃博客)

過去,老黃縣生活條件差

春天,蔬菜正缺

老黃縣百姓竟想出用瓜齏來包包子這一妙招

將瓜齏切絲,剁碎

和上韭菜為餡,肉須用五花肉

拌餡時無需加鹽

而用瓜齏來調節鹹淡

此法蒸出的包子味道毫不遜色


食之不膩不鹹

瓜齏的特有純香美妙誘人

可謂老黃縣莊戶人家一大趣吃

而且,關於瓜齏包子

還有一個感人的傳說呢!!!

相傳,很久以前的一個春天,老黃縣遇上大旱,民不聊生。這家的老太太過生日,按老黃縣的習俗過生日要吃包子,孝順兒媳婦把婆家孃家的麵缸搜了個底朝天,好容易湊集點白麵,可沒有包子餡,青黃不接,野菜、樹葉還沒長出,聰明的媳婦想到了鹹菜缸裡的瓜齏。於是撈出幾個,切絲浸泡去鹹味,給婆婆做了一鍋瓜齏包子。公公婆婆誇包子好吃,誇媳婦賢惠。第二年婆婆過生日,兒媳婦又在包子餡里加了些五花肉和韭菜,包子味道更美更香。公公讓兒子把瓜齏包子送給兒的丈人、姑姑、姨姨,眾人吃後異口同聲誇包子好吃,也學者包瓜齏包子,慢慢地一傳十,十傳百,此後,瓜齏包子成了老黃縣莊戶人家的一大趣吃,每年春天,莊戶人家都要包幾次瓜齏包子,以飽口福。正是:瓜齏包子生妙趣,黃縣莊戶獨一吃,春暖花開舌尖香,美食孝德融一體。

當然啦

隨著生活越來越好

瓜齏已不在是物資匱乏下的無奈之選

而瓜齏的花樣也越來越多了

▼▼▼

龍口有一種美食叫瓜齏……

來源:《今日龍口》報,作者:田長堯、王兆貴;山東萊夫博客;部分圖片來源笛子愛吃博客

雖然時代在變遷

更多年輕人喜歡時尚、精緻的吃食

但某些傳統吃食

像蝦頭醬、炸醬、瓜齏

卻穿越時空成為永不磨滅的經典老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