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提到浙江台州,那麼就不得不說天台山,這是台州市名的由來,也是市域範圍內唯一的兩個國家5A級風景區之一。國清寺的名聲流傳海內外,歷史悠久的隋代千年古剎,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來到天台旅遊最重要的一處景點,同時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取消門票政策的5A景點,每日到訪的遊客絡繹不絕。

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國清寺最初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是晉王楊廣(後為隋煬帝)下令依據天台宗創始人智顗親手所畫的樣式所建的,然而在距離國清寺不遠處還有一座寺院,歷史比國清寺更為久遠,卻幾乎沒有什麼遊客。

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位於天台縣城北金地嶺、銀地嶺交界處的智者塔院,始建於隋開皇十七年(597年),比國清寺的歷史還要早一年,寺院內有智顗的六角形肉身塔,智顗又稱智者大師,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開山祖師,因此智者塔院又被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等多國的宗教界人士奉為聖院。

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智顗圓寂於新昌大佛寺,死後遺體被送回天台,後人在天台山佛壟建塔,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真覺寺,後廢。隆興(1163一1157年)間,僧真稔重興佛殿僧房。清咸豐、同治之交(1861一1862年),毀於戰火,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建。1982年6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名為智者塔院。直至今日寺院的地位依然不凡,影響深遠。

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從國清寺出發,沿著天北線往上十公里便能到達智者塔院,寺院並沒有明顯的標識,在公路旁有一條山間小道,沿著石階向上尋找寺院,深山的環境,行走其間感觸萬分,智者塔院就隱藏在山頭之上,周圍是高大的樹木和竹林,只有一條幽深石板路能夠到達,“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彷彿說的就是這裡。

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山門前的照壁上寫著“即是靈山”,舊的山門是“智者塔院”,新的山門是“真覺講寺”,目前只能從新的山門進入寺院,山門後緊挨天王殿,穿過天王殿是一處四合院,正前是三開間大雄寶殿,左右兩廂是五開間的禪房,智者塔院的主體便是這樣。

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智者塔院並不大,卻是格外的古樸清幽,幾乎不見什麼遊客到訪,路上也只是遇到兩三信眾,無需門票,寺院內非常的安靜,偶爾會看到有僧侶路過,院子裡打掃的非常乾淨,牆角下的小狗正在休憩,空氣中是香火的味道,微風吹過,樹影搖曳,風鈴悠悠,這就是寺院本該有的樣子,此刻心安,喜歡上了這裡的感覺。

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在這裡其實不叫大雄寶殿,門匾為“智者大師肉身塔”,肉身塔用青石製成,連座高約7米,鏤刻精細。2層6面,每層雕刻杆、枋、柱、鬥、拱,第一層正面佛龕設智顗坐像。殿壁列天台宗17位祖師畫像:智顗、灌頂、智威、慧威、玄朗、湛然、道邃、行滿、廣修、物外、元誘、清竦、羲寂、義通、知禮、慈雲、傳燈。

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院子內四角均有天井,後左角天井有唐碑《台州隋故智者大師修禪道場碑銘並序》,高2.3米,寬1.1米,額篆"修禪道場碑銘"6字。寺院的北側有“唐天台教主荊溪尊者湛然大師”、“唐法集宗章安尊者主持灌頂大師”、“明傳林教觀幽溪傳燈法師”3座天台宗祖師墓。

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智者塔院又名“真覺講寺”,俗稱“塔頭寺”,故有“高明(寺)鍾、塔頭風”之稱。地理位置優越,看盡四方風景。其實關於“塔頭”還有一個傳奇故事,來源於《天台山傳說》,相傳1300多年前,來自峨眉山的兩位仙姑,為天台山的石樑造橋、為國清寺建塔,相約比賽,在天明前看誰先完成工程,小仙姑在完成石樑橋之後,學作公雞叫,喚起了群雞清晨提前打鳴,大仙姑誤認為已是天明,起身離開,還沒有完成的國清寺塔沒有塔頭,塔頭還被留在山頭上,後人為了保護它,在此處建起了寺院,俗稱“塔頭寺”。現在去國清寺遊覽,你會發現寺外的隋塔確實是沒有塔頭的,無論傳說如何,都說明了智者塔院和國清寺都是有著緊密的聯繫。

浙江小城的千年古剎,歷史比國清寺還要早一年,寺院古樸遊客很少

相比國清寺的熱鬧,你會願意來略顯冷清的智者塔院嗎?寺院的中午時間段還有齋飯提供,不妨來這裡體驗下寺院內的生活。關於國清寺和智者塔院,你還有哪些知道的嗎?也請留言講一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