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中國外貿這麼幹

11月2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外發布。《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貿易結構更加優化,貿易效益顯著提升,貿易實力進一步增強,建立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標、政策、統計、績效評價體系。相關人士指出,此次出臺的文件很及時,34條具體措施和相關目標要求給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指明瞭“路線圖”和“時間表”,為穩外貿、貿易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多項舉措聚焦“新”

如何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將加快創新驅動放在了突出位置。

具體來看,圍繞產業基礎、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及品牌培育,《指導意見》提出了4項措施。包括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強化製造業創新對貿易的支撐作用,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進一步完善認證認可制度,加快推進與重點市場認證和檢測結果互認;大力培育行業性、區域性品牌,鼓勵企業開展商標和專利境外註冊。

“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創新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依靠創新,既可以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提升中國品牌影響力,也可以為傳統產業升級提供支撐,這些都是貿易競爭的新優勢所在,對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圍繞“新”,《指導意見》還強調培育新業態,並提出了3大舉措。如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建立全口徑海關統計制度,推進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大力提升外貿綜合服務數字化水平,積極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規則制定;加快服務外包轉型升級,積極發展設計、維修、諮詢、檢驗檢測等領域服務外包。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研究所所長梁明認為,相比一些原有的業態和模式,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等新業態、新模式目前基數雖不大,但增速非常快,未來發展空間很大。

擴大進口不變調

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各國參展企業和採購商積極洽談對接,累計意向成交達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23%,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擴大進口的行動與成效。接下來,中國將更加重視進口的作用。

《指導意見》提出,積極擴大進口。適時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和制度性成本,激發進口潛力,優化進口結構。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零部件進口。鼓勵國內有需求的資源性產品進口。支持日用消費品、醫藥和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促進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進口。

張建平認為,擴大進口一方面能夠滿足國內消費者對多樣化、高品質商品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從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來看,不僅要推動降關稅、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進口,也要在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貿易與環境協調發展等方面下功夫,推動貿易可持續發展。”

包括進博會在內,《指導意見》強調建設平臺體系,發揮對貿易的支撐作用。並提出加快培育各類外貿集聚區、推進貿易促進平臺建設、推進國際營銷體系建設、完善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高效跨境物流體系等5方面舉措。

“這些平臺和體系的建設,進一步確保了貿易能在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下運行,能夠降低貿易成本,更好為進出口服務。”梁明說。

營商環境會更優

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結構”是一個關鍵詞。《指導意見》在優化貿易結構方面提出了5大舉措,涉及國際、國內兩個佈局以及經營主體、商品結構和貿易方式等。

在張建平看來,“一帶一路”是優化貿易結構的重要一環。當前,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佔整體進出口比重近30%,還有提升空間,其中東盟、非洲、拉美等大市場尤其需要進一步拓展。“長遠來看,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合作,是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外部動力。”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近年來,中國外貿呈現新態勢:一些發達國家經濟持續不景氣,個別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中國商品在這些市場的佔有率達到高位,面臨進一步擴張的壓力;但在部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如“一帶一路”沿線,其增長空間還很大。

“環境”是又一關鍵詞。《指導意見》提出,推動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在國內實施,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快打造國際一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探索實施國際通行的貨物、資金、人員出入境等管理制度,高水平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加大對侵權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建立經營主體信用記錄,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中國營商環境正持續向好發展,這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張建平說,接下來,如何讓營商環境更優是一個考驗。為此,中國應進一步推進外貿體制改革,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推進貿易便利化,降低制度性成本,為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