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顯示技術之爭,QLED 8K技術引領視像“星”未來

最近幾年,屏幕顯示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各種新鮮概念層出不窮,屏幕顯示技術始終是用戶選購顯示設備的核心指標。在電視行業,人們對畫面質量、屏幕尺寸和內容的追求讓各種新技術不斷湧現。從CRT到LED,現在OLED又開始被QLED所超越。

電視顯示技術之爭,QLED 8K技術引領視像“星”未來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OLED和QLED。

OLED全稱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機發光二極管。工作原理是這些由有機化合物組成的OLED,在通電時候進行發光,可以自由打開和關閉各個像素。OLED電視屏幕需要數百萬甚至上千萬這樣的OLED,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畫面顯示。

QLED全稱為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簡稱量子點發光二級體。理論上講,這個量子點技術可以提升關鍵的圖像質量指標,它是在OLED技術基礎上進行升級和優化,改善了LED顯示屏的黑色純度。

隨著超高清顯示產業成果不斷突破,全球顯示產業技術飛速發展,各大廠商也分裂為OLED陣營與QLED陣營。對於OLED與QLED何從選擇,現場兩者從色彩、暗場細節及灼屏三個維度進行了實況PK。從呈現效果來看,QLED電視擁有更廣色彩顯示;從暗場顯示看,QLED在標準狀態下暗場細節、HDR峰值亮度上都完勝OLED電視;從長時顯示看,OLED產生灼屏,且無法恢復正常畫面。綜合來看,QLED的表現較優於OLED。

電視顯示技術之爭,QLED 8K技術引領視像“星”未來

顯示技術百花齊放,消費者該如何選擇?

顯示技術的更迭換代是推動智能電視產品升級潮流的主要因素,藉助於新材料和新制造工藝的推陳出新,智能電視在顯示技術方面正不斷達到新高。在這種情況下,智能電視顯示技術從功能為主過渡到體驗為王也正是行業發展必然軌跡。在此基礎上,不同電視廠商之間方案的標準缺失,成為整個行業長期存在的弊端。

紛繁冗餘的電視標準雖然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智能電視領域的發展盛景,但也給消費者的選擇帶來一定困擾。

比如,一些顯示標準雖然在顯示領域方面具有優越的表現,但其在使用壽命、功耗、發熱量等方面存在天生的缺陷。而一些顯示標準雖然有效解決了這些基本問題,但其在色彩顯示方面又劣於其他電視標準……這種缺乏市場檢驗和消費者體驗的電視標準,即便獲得短期的青睞,也勢必將在大浪淘沙的市場環境中被淘汰。

電視顯示技術之爭,QLED 8K技術引領視像“星”未來

OLED和QLED的技術方向:誰是未來顯示技術終點?

OLED和QLED是近年來主流電視廠商大力推行的兩種顯示技術方向,二者在峰值亮度、色彩還原度等方面都有驚人的表現,很多電視廠商相繼推出了多款備受好評的電視產品——比如三星QLED光質量子點電視,其採用的無鎘量子點技術,能夠清晰顯示畫面的每一處細節,色彩明豔飽滿,呈現高達2000尼特的峰值亮度,整體表現可謂上上之選。

而同期的OLED作為另一種顯示技術,在色彩顯示、畫面精細度等方面也有不錯表現,得到不少廠商的推崇,但近年來OLED產品卻接連被爆各種灼屏問題。究其原因,OLED屏幕使用的有機材料,在屏幕長時間顯示某個靜止的圖像畫面時,難以避免的出現降解問題,在各個電視臺的臺標、手機導航按鈕、記分牌等畫面會高頻率的出現灼屏問題。

對此現象,有人認為OLED屏幕過於追求短期顯示畫質而忽略了長期使用體驗,在無法全面更迭進化的前提下,或有可能逐漸被市場淘汰。

OLED天生的不穩定性和技術不夠成熟的劣性,將導致其壽命、光效等存在當前無法協調的難,尤其在目前智能電視領域,OLED電視的良品率達不到商業化要求,成本高的問題,將有可能導致OLED在5年後被量子點電致發光取代。

QLED佔領技術高地

QLED採用的量子點技術,量子點又名“納米晶”,是溶液納米晶中的一種,其是尺寸在2~10nm之間,每一個粒子都是單晶的新型材料。量子點具有獨特的光電特性,它受到電或光的刺激,會根據量子點的直徑大小,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非常純正的高質量單色光。

相對OLED而言 ,QLED生來沒有燒屏、壽命短、殘影等問題。顯示方面,QLED可以滿足色彩表現、可視角度等目前對畫質的所有標準,QLED可表現出10億種色彩,大幅提升顯示效果 。

QLED屏幕囊括了小於1英寸的微顯示屏到大於80英寸的超大屏,其應用場景包括可穿戴設備、手機、pad、電腦、電視、影院等,而QLED技術不僅僅應用在等顯示上,還可以拓展到光伏和生物科技領域,前景十分廣闊。

電視顯示技術之爭,QLED 8K技術引領視像“星”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