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145+N”戰略 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智慧城市

濱州:“145+N”戰略 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智慧城市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11月28日,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市大數據局有關同志介紹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規劃的印發背景和編制情況。

記者從發佈會獲悉,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規劃包括《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2019-2023)》《濱州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和《濱州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專項規劃(2019-2023)》四個規劃,上述規劃已於近日經市委、市政府批覆陸續印發實施。

發佈會現場,市大數據局有關負責人就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思路和具體目標是什麼?具體建設的階段有哪些?

答: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貫徹“數字山東”戰略部署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宗旨,總體發展思路為“145+N”戰略,即以數據驅動為主線,以“優政、興業、惠民、築基”為著力點,圍繞“數據資源、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基礎”五大領域,深化多個領域的數字化改造與應用。建設目標是:到2023年,構建形成數字基礎設施泛在、數據資源體系完善、數字政府高效運行、數字經濟創新活躍、社會治理智慧精細、數字民生普惠便捷和生態環境綠色宜居的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格局,為新舊動能轉換、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提供支撐,濱州市綜合實力躋身全省第二方陣。

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以及“自上而下規劃、自下而上試點”的規律,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分基礎建設階段(2019—2020年)、整合提升階段(2021—2022年)、深化應用階段(2023年)三個階段推進實施。基礎建設階段採取“基礎先行、試點推動、以點帶面、統籌部署”的建設模式。整合提升階段是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建設各領域的系統應用,實現各領域的業務協同,要按照“要素帶動、生態共享、應用主導、支撐有序”的路徑開展。深化應用階段,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廣度與深度進一步延伸,形成更全面、更完善的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生態體系,智慧農業、智慧產業等市場性應用進入深化階段。

記者:濱州市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重點能否詳細介紹一下?具體有哪些要素支撐產業發展?

答:濱州市大數據產業發展重點圍繞“兩核多區”產業空間佈局,以大數據服務與產品營業收入持續增長為目標,突出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建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具有濱州特色的大數據核心產業、關聯產業、衍生產業,提高大數據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構建以大數據為導向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大數據核心產業方面,圍繞高端鋁、畜牧水產、家紡紡織等重點領域的大數據應用,突破基於行業數據的價值挖掘理論與算法,開展大數據產業的試點示範。以黃河三角洲雲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為依託,面向濱州市公共服務、產業升級、企業運營等需求,研發推廣一批精準營銷、徵信服務、風險防控、區域洞察等特色化大數據服務產品。

大數據關聯產業方面,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融合、集成、創新應用,重點開展5G應用、電子信息製造、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形成引領濱州大數據發展的重要支柱。

大數據衍生產業方面,重點發展大數據+工業、農業、服務業和海洋產業,形成數據驅動的發展新模式,支撐“濱州製造”向“濱州智造”轉型。

產業要素支撐方面:圍繞基礎網絡、資源共享、數據安全三大基礎工程,著力主體培育、市場服務、產業要素三大體系打造,提升發展保障能力,推動大數據產業集群發展。

一是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網絡架構,從信息通信網絡升級、骨幹網和城域網布局、大數據中心機房建設等方面,提高產業基礎支撐能力;

二是加強數據資源治理,突出數據資源的核心要素地位,加快完善數據資源從多元歸集、存儲管理、交換共享、開放流通到數據應用的完整鏈條,構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數據資源體系;

三是培育市場主體力量,圍繞產業鏈薄弱環節,通過龍頭企業引進與本地企業培育相結合的模式,加快培育產業主體,發揮好中選優、重點培育的作用,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大數據優勢產業集群。

記者:今年是機構改革年,也是市大數據局成立之年,今年以來市大數據局做了哪些工作?能否簡要介紹一下。

答:今年是大數據局成立之年。市大數據局圍繞市委、市政府“757”工作方案、122項政府工作任務和三亮工作目標,主動擔當、狠抓落實,紮實推進各項工作,積極開創工作新局面。

一、編制出臺系列規劃。相繼出臺了《濱州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9-2023)》《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2019-2023年)》《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和《濱州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對我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了路徑。

二、加強數據資源整合。一是統“雲”。完成我市48個單位137個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雲工作,系統上雲率達85%。同時,優化我市政務雲服務體系,雲服務支撐保障和安全防護能力明顯提升;二是並“網”。電子政務外網逐步形成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完成我市全部業務專網的整合;三是聚“數”。實現市縣兩級所有政府部門接入大數據管理服務平臺,完成了市直35個部門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交接遷移,釐清了數據歸屬。全市彙集數據由5億條增長至7.8億條,數據彙集共享率由50%提升至90%。基本建成全市人口、法人數據庫,戶籍、不動產登記、房產交易、完稅信息、社保、婚姻、殯葬、企業註冊登記等高頻數據均已實現共享。

三、加強數據應用服務。圍繞“一網通辦”、“放管服評”改革,開展政務數據資源現場供需對接,發佈庫表資源3760個,文件資源36372個,服務接口2959個;支撐“一次辦好”,累計為全市各個部門提供數據共享服務1000餘萬次;積極為部門、企業提供數據支持,在方案評審、數據服務、運維保障等方面全力服務我市智慧環保、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數字應急等項目建設;“智慧交通”順利開展,11月底完成市主城區120個主要路口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建設任務;住房公積金實現9個部門16項數據調用,業務數據共享水平全省領先;積極推進“愛山東”政務服務App濱州分廳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3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上線,應用對接數量居全省首位。

四、助推大數據產業發展。按照“8個1”的工作思路,強化要素保障,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成立了由65位專家組成的專家諮詢委員會和50家企業為會員的濱州大數據產業協會,引進了規模50億首期15億元的大數據產業基金。成功舉辦了全國移動互聯創新創業大賽大數據專項賽暨大數據人工智能交流大會。積極打造數字經濟園區,我市惠民縣繩網數字經濟園區獲評2019年度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試點),博興縣數字經濟園區列入2019度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名錄庫。大力招商引資,壯大產業規模,濱創、九次方等21個項目或公司簽約落地,與浪潮、海康威視等16家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新中央合作廚房等3個項目已正式簽約立項,京東黃河三角洲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12個項目正在建設,實際到位資金6.5億元,提前完成招商引資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