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身出戶:不要孩子不要錢,一位失婚媽媽的育兒經

一個有智慧的媽媽,教出的孩子一定不會差。

淨身出戶:不要孩子不要錢,一位失婚媽媽的育兒經

今天重新認識了一個認識很久的人。

她懷孕3個月的時候,前夫去別的城市發展生意,之後出軌,生孩子的時候前夫都沒有回來陪產,之後她就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沒有任何人幫忙,直到孩子四歲。期間前夫迴歸家庭,但是因為她無法從心底原諒前夫,前夫再次出軌,在孩子4歲的時候,為了儘快脫離這個痛苦的婚姻,她選擇淨身出戶。

淨身出戶:不要孩子不要錢,一位失婚媽媽的育兒經

那個時候她問兒子,如果媽媽和爸爸離婚,你就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這樣也沒關係嗎?4歲的孩子跟她說:媽媽,我叫XX,我坐在教室裡前面的座位,現在老師把我從前排調到後排,變了的只是位置,但我還是我。沒有變化

是兒子的話讓她下定決心離婚,快速的離開這個婚姻,她的兒子選擇跟了常年不在一起生活的爸爸,現在主要由爺爺照顧。我沒有問,孩子問什麼會選擇跟爸爸生活,大概是知道如果跟了媽媽,會讓媽媽更辛苦吧。

決定離婚後,她跟兒子保證,媽媽一定還你一個快樂的媽媽。而她也做到了,自信,樂觀,也在這個遙遠的非洲國家創立了屬於自己的事業。

淨身出戶:不要孩子不要錢,一位失婚媽媽的育兒經

印象中,單親家庭的孩子會敏感,會不快樂,會膽小。但是她口中的兒子不是,去年春節的時候,她說,兒子,咱們出去玩吧,你想去哪兒,她兒子說,我們去西安吧,那裡有秦始皇兵馬俑,有……,她驚訝,你怎麼懂這麼多,都是從書上看的。

提到帶兒子玩,她說起,兒子一歲多的時候她就帶他去怕成都的葛臘山,去各個景區玩,因為提前告訴過孩子,自己的腰疼,抱不了他,小小的孩子自己爬山,整整遊玩了一整天也不喊累。

她說要做孩子的玩伴,不要去限制她,控制她。比如,我以女兒哭喊著說媽媽不讓,而隱隱自豪,自己的威懾力讓孩子害怕,其實就是因為自己沒有提前跟孩子商量好,定好規矩。而是強制的要求孩子去執行我的想法。

淨身出戶:不要孩子不要錢,一位失婚媽媽的育兒經

而女兒有委屈有情感的時候,我還在得意的笑,覺得自己很成功。其實就沒有去做孩子的玩伴,沒有去尊重孩子的選擇,其實那個時候如果說,如果現在要看動畫片那我們就先不吃飯,可以看兩集,看完兩集就吃飯,可以不?或者先吃飯再看動畫片,讓孩子去做選擇,去承擔選擇的後果,會更好一些呢,雖然孩子還小,也是需要被同等對待,被尊重的。

談到控制不住孩子玩防曬霜,擠得到處都是,爸爸奶奶會搶走,不讓孩子玩。這個其實也是大人沒有提前講好。孩子的行為其實都是大人教育方式的問題。如果說擠完每天就沒有的用了,會被曬黑,閨女會說,讓媽媽買。反思一下,其實都是我們平時引導的。

女兒愛吃零食,去到超市會買各種的零食,會拿飲料喝,幼兒園放學回家的路上一定要去姐姐家的小賣部買棒棒糖,其實都是我日常教育引導出來的。我會在她不想回家要在幼兒園繼續玩的時候告訴她,走吧,現在回家媽媽帶你去小賣部買買買,我得意孩子剛剛一歲多就學會自己買東西,知道拿了東西要付錢,卻忽略了這其實並不是孩子需要學的本領,忽略了在教她一個遲早都能學會的技能的時候,養成了一個更壞的習慣,只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心。

而培養孩子的財商,對金錢的管理能力,和慾望的管理能力,其實是從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的,並不是從懂事之後。

淨身出戶:不要孩子不要錢,一位失婚媽媽的育兒經

這位姐姐是這麼做的,她每天都需要帶著孩子去買菜,孩子也會要零食,她會在出門的時候告訴寶貝,媽媽今天兜裡就10塊錢,我們要去買菜的。如果孩子說,家裡有。她會說,家裡的錢是留給明天用的。今天用掉每天就沒得用了。所以她的孩子就知道,今天出去是不買零食的,問起來也會說不要。

關於閱讀,9歲多的孩子已經看完了4大名著、論語、詩經,還會要求媽媽也一起看完,並一起討論誰最厲害,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這個孩子說:諸葛亮是愚忠,如果他沒有讓劉備的兒子當皇帝,而是自己當皇帝,四川不至於是這個樣子。她的兒子會分享給媽媽看到的公眾號文章,然後要求媽媽一起看,看完一起討論。

淨身出戶:不要孩子不要錢,一位失婚媽媽的育兒經

在她離婚5年後,與兒子相隔上萬公里,5個小時時差,一個北半球,一個南半球。

都說,不管再苦再難,也要陪伴在孩子身邊,也有很多描寫留守孩子的悲慘,可是相隔這麼遠,一個在4歲的時候離開一起生活了4年的媽媽,去到爺爺身邊生活的孩子,卻比更多父母陪伴在身邊的孩子更加的優秀和睿智

我想,這位通透、智慧的母親,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教會孩子寬容,教會孩子去愛,這才是一個孩子一輩子最重要的財富。

她對於前夫沒有怨恨,告訴孩子的也是,我和你爸爸是親人,因為中間有個你。

孩子問,我爸爸就要結婚了,你會來參加嗎?

有時間一定會去啊。

她也說,前夫出軌,從人性上講沒有錯啊,初次是因為不在一個地方,再後來,是因為她無法再真正的接受出過軌的前夫,分開都是解脫。

如果跟孩子接近,成為朋友,你要去玩孩子玩的東西。她是從這件事情上學到的:她前夫哥哥家的兒子,在上初中後迷上上網,家裡各種勸,各種打,罵都不管用,還越來越變本加厲。她說,走,去么媽家玩,在天氣最熱的時候,她會給他50塊錢,讓他去網吧玩兩個小時,網吧有空調,那裡涼快。這個有“網癮”的孩子會在兩個小時準時回來。再後來,她會抱著孩子去看他玩。

淨身出戶:不要孩子不要錢,一位失婚媽媽的育兒經

離婚很多年後,這個長大了的孩子還是跟前么媽很親近,經常開玩笑說,這就是我媽呀~

一個通透的女子,一個感恩的女子,一個不戀的女子。自己靠雙手,淨身出戶後5年在國內買了130多平的大房子,一個每年都會給前公公買衣服鞋子的女子,一個從來不在別人面前指責前夫不好的女子,我想不是因為豁達,而是因為智慧。

勸她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或者把育兒故事寫下來,她笑一笑說,哎呀,不要啦。

父母權威的建立不在於吼,不在於威脅,也不在於強制限制,而在於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可能發生的事情,並讓她去嘗試。

一個值得讓人讀,常讀常新的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