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堅持交通先行 突出建管並重

通訊員 莊教軒

莊浪縣聚焦道路建設基礎設施薄弱,資金短缺,改造升級壓力大、群眾出行難等亟待解決的道路建設問題,將道路交通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破解發展瓶頸的重要內容,加大投入力度,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為全縣決戰脫貧、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堅持規劃先行,路網框架基本成形

針對全縣交通發展形勢依然嚴峻這一問題,縣上圍繞建設交通強國長遠戰略目標,深入研究“十四五”規劃重點內容,積極與省市部門對接,努力爭取交通道路建管項目,努力做到道路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城鎮化發展、旅遊產業開發相互結合,力爭每一項工程發揮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平天高速縱貫南北,靜莊高速橫貫東西,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將構築起莊浪縣對外交通網絡主骨架,暢通東西南北出口大通道,從根本上破解全縣交通運輸瓶頸制約,使莊浪成為連接天水、平涼、固原、寶雞的交通樞紐,為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國道G566線北接寧夏西吉,南接天水;S304線東接華亭,西接秦安,是當前連接內外的主要幹線道路,正在修建的S220涇源至秦安公路改擴建項目(同步實施陽川至大莊、韓店至良邑)和S521南坪至馬關公路改擴建項目,目前共完成投資1.195億元,共同構築起交通主動脈,實現了出境幹道全部暢通,融入了省市交通大循環。縣內225公里的10條縣道,與正建的關山景區路,朱劉路等重點公路建設項目構成了縣內交通循環網,為關山旅遊開發、特色農村產品銷售運輸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強化資金保障,交通扶貧全面完成

為解決資金短缺難題,交運部門研究落實了“建養一體化”工作方案、財政、自然資源、交運等部門積極爭資列項,加強溝通協調,用足用活深度貧困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支持脫貧攻堅政策,最大限度地籌集S220、S521兩條省道建設資金,同時整合項目資金,解決道路建設及管護資金缺口問題,確保縣鄉道路升級改造儘快實施。各鄉鎮積極配合做好分年度實施規劃,儘快讓未進行硬化的900多公里村組道路納入脫貧攻堅項目庫。加快旅遊公路建設,補齊旅遊基礎設施短板,實施好“通路、改站、暢遊、智聯”四大交旅融合提升工程,重點加快完善關山大景區路網結構,構建“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絡。截止目前,全縣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任務已全面完成,通客車率達到100%。不斷優化撤併建制村路網路線,投資1.7億元,實施撤併建制村通村硬化路290公里、“千村美麗”村組道路和通社道路硬化114.6公里、貧困村入戶巷道硬化9.5萬平方米,整合財政涉農資金5620.8萬元,實施自然村道路硬化112.4公里,有效解決了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突出建管並重,管護水平逐步提高

按照“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原則,嚴格落實公路養護管理主體責任,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和災毀保險試點工作,健全公路管理養護制度,完善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和村規民約,不斷改善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提升農村公路安全運營水平,實現縣域公路管理養護全覆蓋,切實把公路管護好、運營好。同時,不斷提升管理養護規範化水平,突出防治結合、標本兼治,投資1140萬元,完成縣鄉道養護維修工程20公里,縣鄉公路好路率達到了82.9%,通村公路好路率達到了70%。全力推進農村公路災毀保險試點工作,為全縣893公里農村公路購買了保險,完成盤安等6個鄉鎮水毀道路維修試點工作。建立健全了農村公路“路長制”,各鄉鎮成立了農村公路管理所,各級各部門職責進一步得到了明確,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不斷完善,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初步形成。

嚴把工程質量,道路運輸保障有力

莊浪縣始終把質量管理貫穿於工程建設全過程,全面推動落實行業監管職責,嚴格落實公路工程建設項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持續推進縣城老舊客運站改造升級和鄉鎮運輸服務站建設,高質量建成縣客運站二級站和南湖客運站三級站。截止目前,全縣有二級客運站2座、三級站1座,農村客運站18座、農村候車亭240座、招呼站240座,道路旅客運輸企業5家、班線92條,營運班線客車122輛,年客運量450萬人以上、年客運週轉量3億人公里以上,城鄉客運一體化水平穩步提高,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結點、輻射周邊村組的農村客運網絡初步形成。

從嚴執法監管,道路安全持續改善

持續加大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力度,完成投資2858萬元,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91公里,基本完成了現有鄉道以上行政等級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治理。在此基礎上,重點加強了客運線路村道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安全隱患重點路段的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投資1657萬元,處置安全隱患里程552公里。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及橋樑新改建,投資5525萬元,改造危橋19座、加寬窄路基路面9.4公里。並將安全管理放到第一位,強化汽車客運站源頭管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對運輸企業、機動車維修企業、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機構、客運站、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等實行服務質量信譽考核制度,通過實行誠信考核、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等制度,建立健全道路運輸誠信體系。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藉助媒體加強對企業的宣傳教育,藉助輿論監督發現道路運輸監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督促相關業規範、安全運營,有效提升了全縣農村公路安全防護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