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訪談》聚焦巴州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任務,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這是廣大群眾期望的願景。11月15日,《政務訪談》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巴州”為主題,邀請巴州區有關負責人,就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市民網友在線交流。

實施“五大行動”

著力建設美麗宜居巴州

巴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馮鈺介紹,目前,全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已全面鋪開,聚焦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主攻方向,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主導向,切實開展以農村垃圾、汙水、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根據《巴州區“美麗巴州·宜居鄉村”“1+5”推進方案》的部署和安排,下一步巴州區將在“系統治理生活垃圾、綜合治理農村糞汙、統籌提升鄉村風貌、加強村莊規劃管理、完善建設管護機制”等六大方面下功夫,全面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到2020年,實現全區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6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汙水得到有效處理,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行政村公廁普及率達到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全區建成宜居鄉村達標村210個。

在具體實施中,馮鈺介紹,將以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農村垃圾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村莊清潔、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五大行動”為抓手,推動人居環境整治高質量發展。

聚焦重點難點

改善農村環境居住條件

巴州區加快實施農村“廁所革命”行動,以滿足需求、佈局科學、設施完善、管理精細、農民滿意為目標,加快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改造步伐。

馮鈺介紹,在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中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主要有5種模式:一是城郊結合型,對靠近城區、場鎮且滿足城鎮汙水收集管網接入要求的村莊,推廣完整下水道式水沖廁所。二是適度聚居型,對中心村、聚居點區域人口規模較大、集聚程度較高的村莊,推廣完整下水道式水沖廁所。三是養殖帶動型,長期養殖的散養戶同時配套建有沼氣池的農戶,戶用廁所糞汙通過鋪設汙水管道接入沼氣池進行處理;對短期養殖的散養戶,利用原建有的糞坑作為收納池,加以蓋板或擋牆,通過溢流管接入三格式化糞池處理。四是院落集中型,對3-14戶相對集中的院戶,推廣單戶或聯戶三格式化糞池廁所,就地就近採用微動力或無動力處理技術集中處理。五是邊遠散居型,對遠離大江大河、飲用水源保護地或不適宜建設三格化糞池式的地方,戶用廁所保證糞便不暴露、貯糞池不滲不漏的基本底線。

在農村水汙染治理方面,按照“突出重點、分步推進”原則,統籌推動鄉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到2020年,6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生活汙水處理能力;到2022年,全區行政村基本實現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生活汙水達標排放。

構建發展新格局

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巴州區副區長謝建華在訪談中描繪了未來巴州美麗宜居新畫卷。他表示,按照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力爭到2020年,全區農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農業農村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更優美、更宜居、更和諧。

在農村產業發展上,把農業產業園區作為產城融合、產村融合、產居融合的重要結合點,按照巴藥產業“六區四基地”的區域佈局,加快推進清江—曾口—金碑—梁永片、清江—大和—水寧寺片等6個萬畝連片種植區進度,巴州丹參、巴州枳殼2個良繁基地以及巴州黃精、巴州白芨2個全省“三個一批”重點基地建設,推進全區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培育鄉風文明上,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持續推行以一個黨總支、三類功能型黨支部、N個村民自治組織為架構的“1+3+N”鄉村治理模式。重視發揮協會、村民理事會、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等組織作用,引導群眾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充分發掘我區鄉村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緊密結合家風家訓文化,利用“晏陽初講堂”、村史館等經常性開展“家庭和睦、鄰里守望、誠實守信”主題文化活動,引導群眾自覺摒棄陋習、培育文明鄉風、培塑良好家風、共築淳樸民風。

“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提升鄉村治理體系、提高村民整體素質為具體抓手,通過有力的措施,努力增強廣大群眾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全面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謝建華說。(記者 袁靜)

原標題:變家園為“花園”再現村美人和新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