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最近,汪涵在《野生廚房》裡第一次談及自己不願意拍戲的真實原因。

原來,他覺得拍戲太費時間,經常三、四個月,而他已經45歲,人到中年了,最重要的事一定不是觀眾,也一定不是節目。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他說父母現在到了最關鍵的時期,心臟搭橋、左眼失明... ...他們能不能活到85歲、90歲,這個才是他最大的幸福。

年少時,我們不懂父母,中年後,我們成為父母,才開始懂得父母,懂得他們後半生的愛,全凝聚在這2個字上:等待

夏七夕說: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類。他們耗費了半生時間送我們離開,又用盡了餘生來等我們回家。

當我們長大,開始不斷的離開父母,父母漫長的等待也就此生長,時而隱形,時而敞開,冷不丁又讓我們唏噓遺憾。

被父母等待的孩子是幸福的,等待孩子的父母卻是孤獨的。餘生不長,請珍視父母的每一份等待。

1. 人生得意時,父母的等待是隱形的

——當我們過得好,人生得意時,父母會隱藏他們的等待:

“在外面好好幹,不用管我們”

“等你忙完了再說,別耽誤工作”

“你過得好就行,你好我們就好”

“沒事兒,不用回來,家裡什麼都好”


央視曾推出過一則公益廣告。母親忙裡忙外,滿心歡喜地為兒女們準備一大桌飯菜,結果兒女們一個接一個打來電話說不回家了,有的說公司有應酬脫不開身,有的說要帶孩子出去玩,有的說要去健身上私教課。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看得出來,母親眉宇間有些失落,儘管如此,她依然在電話這頭樂呵呵地,佯裝沒事,用看似輕鬆的語氣回應著孩子們。直到電話掛斷,她才露出落寞的表情,舉著電話發呆了好一會才慢慢緩過神來。

她沒有說自己為了孩子回家忙了大半天,她沒有說自己做了一桌子他們愛吃的菜,她也沒有說自己多希望兒女們能親自回家陪陪她,而不是用各種高大上的電器來代替這份陪伴。

她像大多數父母一樣,小心翼翼地收起自己的情緒,藏起自己的等待,不讓我們看見。假裝自己都挺好,對待兒女不打擾、不苛責,讓我們在自己的天地裡盡情揮灑、盡情享受,而不必受父母親情的羈絆。

覺得孩子們開心了,她也就開心了;覺得孩子過得好,她便過得好。而掛斷電話後的孤獨,她卻習慣了自己一個人品嚐。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吳昕的媽媽曾在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跟吳昕聊天說:“現在你長大了,想要了解你,只能和別人一樣,上網去搜了。”語氣裡充滿隱忍的和無奈,讓人心頭一酸。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榮耀、精彩不再與父母分享。我們的世界逐漸被工作、領導、同事、各種朋友“霸佔”,留給父母的空間越來越少了,對於父母的等待,也越來越視而不見。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記得有這樣一個新聞,一位60多歲的老人,在朋友圈徵集一位“女兒”,想讓她陪自己去三亞旅遊,並承擔所有的費用,還送上蘋果手機一部。理由竟是因為自己的女兒們定居國外,不想打擾她們,成為她們的負擔。

曾經的我們年輕、氣盛,總在仰望別處,總愛往外跑,卻從不曾回頭看看我們的父母,他們一直在對著我們的背影望眼欲穿、痴痴等待!

人生得意時,父母的等待是隱形的,他們累了、病了、孤單了,卻只是自己捱著,藏著,怕打擾你,影響你,而他們在你的眼裡愈發輕了。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2. 人生失意時,父母的等待是敞開的


——當我們過得不好,人生失意時,父母不再遮掩他們的等待:

“回家吧,媽媽給你做你最愛吃的紅燒肉”

“閨女,你這輩子嫁不出去爸也養得起你。爸有錢,爸也不花,都給你花”

“咱找個近點的工作吧,回來繼承家裡的小賣鋪,自己當老闆也挺好”

“沒事兒,回來吧,回家什麼都好”


演員胡歌獲獎無數,但是他的媽媽卻從來沒見過胡歌的獎盃長什麼樣。有一次她就問了胡歌的助理:“胡歌獲了那麼多獎,獎盃都放到哪裡了?為啥我一個都沒看到過。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人生得意時,你總忘記與那個最在乎你的人分享,而失意時,正是這些最在乎你的人,他們會隨時敞開懷抱,給你溫暖,等你回家。


後來,胡歌遭遇車禍毀容,胡媽媽不再遠遠地看著胡歌,第一時間來到他身邊,寸步不離,悉心照料。即使自己還在忍受著癌症的疼痛,依然樂觀地開導胡歌,怕他想不開,告訴他:“上天給你的臉上開了一扇窗,是讓更多的觀眾看到你的內在”。


媽媽的鼓勵,像一束光一樣照亮了胡歌的內心,讓他慢慢恢復了活著的信念,重新振作了起來,並在以後的演藝事業中日益精進自己的演技,不斷學習充電,堅守初心,變得越發從容、成熟。


人生的低谷時刻,縱使全世界離你而去,至少還有人不離不棄,他們終於不再小心翼翼隱藏自己的等待,終於大方地敞開心底的愛,告訴你家一直都在,他們一直都在。你的身後,永遠都還有一個最堅強的後盾。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朋友小程,從穩定的國企辭職後就加入了創業大軍,很長一段時間他忙得腳不著地。然而,辛苦了大半年最終創業失敗,那段時間他很消沉,沒工作、沒收入租不起房子,只能回家,又怕父母擔心,就說自己休假幾天。

父親來火車站接他,看到他後淡淡的說:“我一直都不反對你去做你喜歡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乾的不開心了,你可以回家。

小程說他聽到父親那句話的一瞬間,眼淚差點掉下來,他已經快1年沒回家了,人到30,事業無成,戀愛無果,而父母卻依然包容他、依然在等他回家

這份始終如一的等待給了他溫暖和力量,讓他最終有了東山再起的勇氣與堅持。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人生的暗黑時刻,縱使全世界的燈都滅了,至少還有一盞燈為你而亮。這盞燈提醒著你,無論你有多麼委屈,多麼狼狽,父母都在等你,父母都會愛你。他們永遠是我們最忠實的觀眾。

3. 人生無常,父母的等待是有有效期的

——當父母和你聊天,你總是聽不懂他們的畫外音,聽不見倒計時的聲音:

他們的一句“吃飯沒”,可能是在表達“我想你”

他們的一句“沒什麼大事”,可能是在表達“我想和你說說話”

他們的一句“在忙嗎”,可能是在表達“你不忙的話可以陪陪我”

他們的一句“家裡什麼都不缺”,可能是在表達“你能回家比什麼都好”

前幾天,一位84歲的老人被網友譽為“最幸福的孩子”,因為她107歲的媽媽去吃喜宴,給她帶回了喜糖吃,84歲的女兒從母親手裡接過糖,開心得像個孩子。特別暖心!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運,人到晚年還有母親的陪伴!人生無常,很多時候,父母與兒女走著走著就散了。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自己的一生無愧於祖國,唯一有愧的是父母。尤其是他的母親,曾經“盼星星、盼月亮,盼能與他嘮嘮家常”。而任正非太忙了,每次總有各種各樣的事兒耽擱他回家的路程,母親的心願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了。直到一個尋常的早晨,在菜市場買菜的母親突遭車禍撒手人寰,他才悔不當初!

他的母親一直在等他,而他再也沒有機會向母親兌現自己“回家陪她”的承諾了!縱有萬貫家財,也買不來母親的一聲呼喚了!

等待,是父母用他們的孤單成全了對我們的不打擾。而我們卻忘了這份等待是有有效期的,它無時無刻不在倒計時,一不小心就陰陽兩隔。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網絡上曾經有一個話題引起了網友熱議:

你害怕失去父母嗎?

很多網友表示假如父母不在,會哭到半夜、會很難過、會崩潰,有的甚至想到如果父母不在了,自己也不活了。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賈玲的母親也是因為一場意外去世的,這成了賈玲一生的痛:“我覺得媽媽走了我這輩子都不會快樂,我這輩子的快樂都缺一個角。

因為思念母親,她把母親的故事寫進了小品,還拍成了電影。可是,即使她再出色、再優秀,哪怕把母親生前想要的東西全都買全了,她再也看不到,再也享受不到了!

三毛說:“有些人走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過,所以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

正因為父母的等待是有時效的,所以這份等待太珍貴了,一旦失去,花再多錢也換不來了!不要讓等待變成那通無法接聽的電話、無法回覆的語音、無法抵達的故鄉!

結語:

電影《追夢環遊記》曾經看哭了無數人,裡面揭示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死亡並不是真正的離別,被愛的人遺忘才是!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所以,不要在父母健在的時候遺忘他們,忽視愛的等待!

自從小沐沐兩歲的時候,汪涵就會每個星期或者每隔一段時間去看望父母,每次走的時候都會和父親擁抱,父親也會緊緊地抱著他。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人生沒有如果和假設,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珍視父母的每一份等待,看見他們對你的愛,別讓他們等太久!

可以參考《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這本書,

放下繁忙的工作,停下遠行的計劃,給他們打打電話,回家陪陪他們,吃光媽媽的菜,帶他們出國旅遊,為他們拍照,一起做年飯,一起大掃除,幫助他們完成心願,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餘生不長,請珍視父母的每一份等待。願你能守得住親情的良田,讓它能不隨時光老去而荒涼。願你歸來後仍是父母的少年郎。

懂得父母,從懂得父母的3種等待開始

本文作者 | 樂小馨:用閱讀和人生面對面,用寫作和自我談戀愛,用手賬和時間交朋友。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