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9位同性戀者的內心獨白

我們習慣把“不一樣”當作“不正常”,因為人類天生就有一種互相認同的傾向。

但我們往往會忽略,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是與眾不同的,我們每個人都註定與別人不一樣。

那些少數群體——遭受生理和心理困境的同性戀者,需要被聽見、被看見,被理解,TA們值得擁有一個有幫助的環境。

9位同性戀的朋友分享了TA們的內心獨白,都是最直接,最真實的感受。

我並非與眾不同 | 聽聽9位同性戀者的內心獨白

1更加包容

當女性更多地包容gay的時候,也希望男性能更多包容les。

2自我認同=敢於面對挑戰

自我認同是一個漫長的道路,真正的自我認同達到的高度絕不是滿足於自我心裡的肯定,而是敢於面對這個社會現狀的挑戰。很慶幸,我做到了。

3我愛你,與性別無關

我對有不同生理性別不同性別自我認同的人都有過動心。我希望更多人能夠看到我們,瞭解我們,慢慢的知道我們其實真沒什麼不同。當然平權是我們應得的東西,我們也沒有理由不去爭取。

4不包容,才不出櫃

幾乎是沒遇到過歧視,原因是幾乎沒有對他人出櫃,並不是社會真的很包容,恰恰是不包容,才不出櫃。

5我們可以努力爭取合法化

我現在處於出櫃準備階段。我很希望,我們可以組織,去爭取合法化,畢竟我認為很多方面如果不合法化,很多事情沒有保障,例如手術簽字等。

我並非與眾不同 | 聽聽9位同性戀者的內心獨白

6你不勇敢,誰來替你堅強

作為一名男同,我深知勇敢和堅強對於一個人有多麼重要。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在中國乃至已經通過同性戀婚姻法的歐美國家真的很難活出真我。

我並非與眾不同 | 聽聽9位同性戀者的內心獨白

7我害怕家人受傷

社會還是認為我們是敗類妖孽,家裡面也很難接受世人的看法。說實在的,自己不是很在意這些,但是很害怕家人受傷。

8他們對我很包容

我從上大學以來就很少面對別人隱瞞自己的性取向,其實師大的環境真的很包容很開放,絕大多數老師聽說了我的性取向之後都對我表示足夠的寬容和理解,也對我表現出最大的祝福,很感謝這些老師,同時還有身邊的同學,我沒有感覺到我的性取向與他人不同給我帶來多大困擾,他們對我也很包容,真的很謝謝他們。

9我希望有朋友幫

我希望有分屬於各個地區的同性戀協會,不是酒吧這樣的地方,是朋友幫這樣的感覺。

我並非與眾不同 | 聽聽9位同性戀者的內心獨白

今天,想和大家澄清一些關於同性戀者最最基本的誤解

1同性戀≠愛無能

愛情是與性別無關的。選擇同性伴侶,不是不願意接受異性和不能去愛異性,不是沒有愛的能力。TA們只是和我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2同性戀≠艾滋病攜帶者

同性戀群體患艾滋病的幾率確實比異性戀高,但是如果他們能夠正確的使用各類安全工具,就都可以避免患上性病或艾滋病。

3同性戀≠心理變態

事實上,同性戀經歷了漫長的去病化歷程,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美國精神醫學界和心理學界就開始質疑同性戀是否屬於心理疾病。

我並非與眾不同 | 聽聽9位同性戀者的內心獨白

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把同性戀從精神病診斷標準第三版的修訂版(DSM-IIIR)中去除,聲明同性戀本身並不意味著判斷力、穩定性、可依賴性、一般社會或職業能力的損害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國際疾病分類手冊(ICD-10)之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將同性戀從原有的“成人人格與行為障礙”的名單上刪除,聲明性傾向本身並不能被認為是障礙

2001年,中華精神科學會CCMD-3出版,取消了CCMD-2的“性變態”條目。

我並非與眾不同 | 聽聽9位同性戀者的內心獨白

2013年,美國加州和新澤西州的“禁止同性戀性向轉換治療”法例生效。研究表明,“性向轉變治療”更可能導致青少年抑鬱、自尊心受挫,自殘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

2014年,中國首例關於性取向矯正治療案件的判決中,法院明確寫出同性戀並非精神疾病,關於“專業治療同性戀”的宣傳內容屬虛假宣傳

儘管如此,公眾對於同性戀的固有觀念還是很難得到改變。事實上,不論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有共同的需求,我們都渴望關懷,溫暖與愛。我們都在尋找與他人的情感連接,一樣有各自的離合聚散、患難真情。

我並非與眾不同 | 聽聽9位同性戀者的內心獨白

願世界少一份歧視與不瞭解。願所有的真愛都得到祝福。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右上角點擊【關注】,【泛心理課堂】專注為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