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烈酒豪飲,千萬盞銀鈴聲聲激越;清茶自閒,天地間林莽步步乾坤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這是兩年前,我在一個策劃書裡給謝家鋪銀杏山莊題寫的一幅楹聯,當時,我迷戀“謝家唐驛”的概念,自認為,這裡是常德唯一留存的驛站復原地,中國驛站文化的標本之一,突出了“唐”文化,融合了“謝家鋪”和“唐家鋪“的地名。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由於多年走南闖北,致力於鄉村旅遊策劃,我提煉出了符合我自己口味的新鼎城八景,分別是花溪鷺舞、金霞夕照、滄浪仙山、城址夏荷、崖上人家、十美花海、黃土竹風、謝家唐驛。之後結合大量史料,首次提出常德古代十大驛站,即順林驛、蘭江澤、清化驛、大龍驛、府河驛、桃源驛、鄭家驛、新店驛、唐家鋪、謝家鋪。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銀杏山莊,地處常德鼎城的邊境之地——謝家鋪,因遍植銀杏樹而聞名。從武陵地方誌和其他文獻資料來看,銀杏山莊所處的謝家鋪,其名字與古代常德的驛站不可分割。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秦統一中國後,在鼎城首置臨沅縣,此後二千多年鼎城一直是歷朝州、郡、府、路治所之地。驛傳始於先秦時代,一般分為驛、站、鋪三種類型。從先秦開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發展過程:先秦是驛傳系統雛型期;漢唐為漸具規模期;宋元明為趨向完備期;清代則為驛傳網絡成型期。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驛站的主要功能是文報傳遞、官員接待、物資運輸,而重點是文報傳遞。所謂“六百里加急”的朝廷諭令或地方官員緊急軍政奏報,皆通過驛站逐站飛馬傳遞。因而,驛傳是古代官方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渠道,尤其是在統一的朝代,更視為保持國家血脈通暢的關鍵所在。

鼎城謝家鋪的地名,和常德仍在沿用的地名鄭家驛、大龍驛(站)等構成了一幅古代常德的驛站攻略圖。而澧州順林驛、蘭江驛、桃源驛、府河驛等早已消失於歷史的雲煙。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舊唐書•太宗本紀》載,唐太宗即位後恢復了地主官覲制度,為使官員住宿方便,下令建造“邸第三百餘所”,當時,水陸驛道縱橫交錯,形成了“驛、站、鋪”的驛道網絡。《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水驛260個,陸驛1297個,從事驛務的人員和驛夫將近四萬人,蔚為壯觀。唐代大文豪柳宗元《館驛便壁記》說,唐時以首都長安為中心,已經形成伸向全國的七條放射狀的驛道,其中第三條從長安至嶺南驛,過襄州、鄂州、朗州、洪州、吉州、虔州直達廣州,盛唐後期的唐玄宗寵愛楊玉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走的這條驛道。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到了明代,榮莊王、定王兩個藩王先後分封於常德,由於文報傳遞和官員接待的增多,常德驛站一度很繁榮,但是由於明代驛站“僉派民間”制度的先天缺陷,導致驛站人懶馬瘦,驛傳不暢,屢誤軍機,這也是導致明王朝信息不靈,軍政失調,走向滅亡的原因之一。常德的驛站同樣未能倖免。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清代立國後,改“僉派民間”的驗田供役製為“官府募僱”,驛站達到了空前繁榮,經過康、雍、乾三代不懈改進完善,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延伸至全國的五大驛傳網絡。常德屬北京延伸至中南方向的網絡幹線之西線。此線自北京南下,經保定、磁州、安陽、新鄭。在新鄭再分西線,由新鄭經襄陽、荊門、公安進入湖南澧州順林驛——蘭江澤——大龍驛——謝家鋪——武陵府的府河驛。再由府河驛分道:西路至桃源驛——鄭家驛進入沅陵縣——芷江——晃州入貴州玉屏縣驛,穿越貴州直達雲南;東南路則由府河驛至龍陽驛,再往益陽、寧鄉、長沙等地。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由於常德素為通衢要隘,在清代的驛傳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傳三藩叛亂時,各地方官飛馬奏急,其中來至雲貴的奏報就有通過常德驛傳至北京。太平天國事起,攻長沙不克旋攻武昌,驛傳阻隔,左宗棠擬奏摺向朝廷奏報軍情,傳說也是通過常德驛站飛書北京清廷的。可見,清代常德驛傳之地位和作用。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清末,驛傳逐漸被現代郵政所取代。常德依然是湖南重要的通訊和交通樞紐,北去南來西進不乏古驛道之痕跡。

……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不過兩年的時間,這裡居然人去樓空,留下我對往事的無限唏噓。葉子黃了又綠,綠了又黃,但是,依唐時舊制、用“唐驛”的概念重現謝家鋪作為古代驛站文化地位的初心,卻依然在胸中激盪,久久揮之不去。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以上圖片為今日實地手機拍攝

這是謝家鋪之秋,一片銀杏葉,打開唐驛之門,久遠的相思,早已摺疊成淚痕…

所謂荒蕪之美,不過是沒有上完墨的丹青…正所謂:

唐驛淌藝,萬樹銀杏林藏五季春色,

謝家卸甲,千里烽火臺卷三江大風。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荒蕪之美 | 一片銀杏,打開“謝家鋪”的驛站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