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賒店城牆記

漫步賒店古鎮,看遍老街舊廟、小橋流水,恐怕再也沒有比登上一堵飽經滄桑的城牆更撩人心魂了。

看吧,一條蜿蜒如龍的“龐然大物”橫貫中原大地的潘河、趙河之畔,起伏挺立八公里,十八斤重青磚作地基,素土夯實的牆體外包青磚,飛簷挑角的城樓高高聳峙,拱式門洞深長兩丈,城垣之上,每隔百步是兩層高的炮樓,樓頂有望臺,每隔五十步修一座更庵,每隔二十步圍牆中間開設狼煙洞,每座城樓兩邊各築一個“榆木噴炮臺”,兩邊排放十多個“九節雷鐵炮”,每隔五到十個城堞放一根丈長的“罐炮”和土炮“老白龍”。巍巍乎,固若金湯;悠悠然,如夢如幻。登牆四顧,遠山近水皆在眼前,有風吹來,耳邊隱約鼓角爭鳴、殺聲震天。更奇妙的是,這個在1965年才設縣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擁有九座城門。

這就是號稱“天下第一店”的賒店城牆。準確地說,這還不是一座氣勢壯觀的城牆,而是一堵防水防匪的“寨牆”。比起雄踞八達嶺的萬里長城、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城牆,算是小巫見大巫。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別看這城牆並不高大逶迤,也不磅礴雄渾,但其功能一點也不比那些舉世矚目的“世界奇蹟”遜色。

懂歷史的人都知道,自古大凡築城設垣處,要麼軍事要塞,要麼政治中心,真正為一個貿易小鎮挖溝建城的寥寥無幾。尤其在中國,能夠修建九座城門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這些曾經的皇城,但遠離大都市、偏安一隅的賒店古鎮,卻有和皇城一樣的規制,實在是不可思議。

尋尋覓覓,最終一個“賒”字道出了心中想要的答案!歷史上,社旗也叫“賒旗店”,簡稱“賒旗”和“賒店”。“賒”在漢語中的解釋為“買賣貨物時延期付款”。用這樣一個字命名一個地方實在有點不可思議。不過,這有兩重意思:一是東漢光武帝劉秀起義兵在當時的“永隆酒家”賒招牌旗作帥旗,二是此地曾長期作為“北走汴洛,南船北馬,總集百貨,九省通衢”的水陸碼頭。據說,賒店九座城門就是因劉秀親封之故。

“依伏牛而襟漢水,望金盆而掬瓊漿;仰天時而居地利,富物產而暢人和。”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的賒店,自明代中興開埠立市後,因集市發展很快,鼎盛時,吸引了十六個省的商賈在此經商,鎮內人口達十三萬之多,山西榆次常家、祁縣喬家均在此設立店鋪,成為萬里茶道的重要中轉站。為方便客商往來,當時周圍並未設城池。熙熙攘攘,這種開放式的商業活動一直延續到清朝咸豐七年(1857年)八月。

此時,南方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正如火如荼,北方以張宗禹為首的捻軍連年征戰,他們逐鹿中原,攻入賒店,一把火將山陝會館主建築春秋樓燒燬,損失慘重。為保護集市安全,在賒店做生意的各商社士才紛紛出資,匆匆環鎮築造一道土牆防線,“高三丈五、厚兩丈五、頂面寬一丈三,城牆外沿築五尺高掩體”,名為“賒旗鎮安全寨”,推舉山西富紳戴廣興為寨主。

咸豐八年春,土寨工程即將完成之時,因後趙河南側施工難度大,進展慢,突然獲悉捻軍轉戰重來,寨局主持人果斷採取措施,利用本鎮木市場街賣木材的商戶從南方運來的杉木篙築成木寨,堵著未完工的缺口(後稱“木寨口”)。這座寨垣,拆除木寨後,通過修改河道續建竣工。當時,南陽知府顧嘉衡來此視察,目睹城垣壯景,便興致盎然,欣喜命筆,為各個城門題匾和對聯,一時成為美談。

此後,賒店城牆真應了顧老先生“揚武”“挹爽”“迎旭”“文明”的匾額寓意和美好夙願,終因城池堅固,民眾嚴密防守,先後阻止住了豫東多股土匪的侵擾和夏季洪水的暴漲。可惜,京漢鐵路通車後,中原交通樞紐位置發生轉移,而賒店作為馳名遠近的商業重鎮,軍閥混戰屢有爭奪,至上世紀20年代逐漸淪為“滿是塵土的小市鎮”。

抗日戰爭期間,賒店屢遭飛機轟炸,為便於逃生並不被佔為據點,“市民只好忍痛自毀城垣”,古城牆只餘水門口寨牆右側百餘米長。到1953年前後,因動工修建大型國家糧庫需要,又有部分寨牆被拆除,1958年大鍊鋼鐵,僅剩的幾個城門樓也被拆除,所拆磚頭全部砌成“小高爐”,所拆木材全部燒火鍊鐵。就這樣,挺立數百年的賒店古寨牆,瞬間便成殘垣斷壁。

芳草萋萋,往事如煙。時隔數年,賒店為加快旅遊建設步伐,將恢復古寨牆擺在了議事日程,並於2016年4月開工建設。這既是一項景觀工程,也是一項防汛工程建設,總投資1.8億元。經過能工巧匠們的日夜奮戰,如今古城牆恢復項目一期工程已大功告成,氣勢不凡的八百米寨牆以及迎旭門、箭樓、烽火臺在古鎮東部拔地而起,並正式對外開放。

現在,人們攀行於此,近觀遠眺,想人生,思古今,鑑興衰,每向前跨越一步,便是一次歷史的檢閱和思想的延展。我曾跟隨那些來自四面八方的腳步,不止一次地踏上這些並不十分光滑的青磚,內心常常熱血沸騰。

那些步履緩緩的人們,眼裡閃爍著明亮的潮溼,默默地站立在一個個斑駁的垛口前,或舉目遠眺,或若有所思,感嘆著一個民族的偉大與莊嚴,記錄著一個古鎮的繁華與滄桑,想象著一段歷史的傳奇與繽紛,思考著一個高深而淺顯的道理:就賒店來說,城牆修得再高大厚實,也不過一堆土石壘起的“防禦屏障”,隨著時光流轉,終會雨打風吹去,化為一處荒荒遺蹟。而修在人們心中的“精神之城”、“文化之城”、“生態之城”,才是社會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希望工程”。

鄭長春 | 登賒店城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