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指導意見(摘要)

近日,省政府出臺了《關於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指導意見》,為我市探索高質量發展新經驗新模式,創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全國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全國全域生態環保示範區、全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示範區、全省營商環境示範區“五個示範區”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總體要求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在產業轉型、城鄉融合、綠色發展、體制改革、營商環境等方面積極探索、形成示範,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

到2020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到2025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高質量發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在產業轉型、城鄉融合、綠色發展、體制改革、營商環境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把製造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積極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支持鶴壁市建設省級大數據產業園區和智能化示範園區,加快推進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5G、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產業。鼓勵鶴壁市發展光電子、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傳感器等拳頭產品,建設全省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基地。鼓勵鶴壁市引進數字經濟龍頭企業,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生態鏈,加快京東雲(河南)雲計算產業基地、阿里雲創新中心(鶴壁5G)產業基地、華為鶴壁城市產業雲創新中心、“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示範中心等項目建設。

(二)壯大現代服務業

支持鶴壁市建設區域物流樞紐,大力發展煤炭、冷鏈、現代化工、現代醫藥、快遞、電商等專業物流產業,搭建智慧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專業化、信息化水平。支持鶴壁市發展全域旅遊,科學推進大運河(鶴壁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建設全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發展壯大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會展等產業。

(三)發展現代農業

支持鶴壁市高水平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大力發展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支持申建國家食品、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創建原料標準化和全產業鏈可追溯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集群,支持鶴壁市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鼓勵鶴壁市發展智慧農業、體驗農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支持鶴壁市依託中國(鶴壁)農業硅谷產業園,發揮河南省農業大數據中心代用作用,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管理運營服務體系,建設農信通中國“三農”雲計算大數據中心。支持浚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讓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互促共進、相得益彰。

(一)高水平建設鶴壁東區

支持鶴壁市整合大賚店鎮、鉅橋鎮、鶴壁市職教園區等原有各類空間性規劃,高標準編制鶴壁東區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按照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管廊城市、人文城市、綠色城市等理念加快鶴壁東區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城市創新引領區。合理佈局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先進製造業等產業,促進產城融合、集約發展。

(二)提升城鄉發展品質

支持鶴壁市在破除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障礙方面先行先試。深入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補齊城市發展短板,支持鶴壁市申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全國健康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實施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棚戶區改造等工程,促進老城區轉型發展。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建設,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鎮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

(三)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努力打造全省鄉村振興樣板。支持鶴壁市編制實施實用性村莊規劃,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全覆蓋。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農村公路通村入組,深入實施“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如期完成脫貧目標,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支持鄉村振興示範帶、示範縣、示範鄉鎮(街道)、示範村建設。

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園。

(一)提升節約集約水平

深入推進節約型城市建設,推廣資源節約先進經驗和技術,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支持鶴壁市加快靜脈產業園建設,逐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快城鄉各類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支持鶴壁市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發展壯大循環經濟。

(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倡導低碳生活,積極推廣綠色出行,大力治理白色汙染,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支持鶴壁市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和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構建彰顯綠城特色的生態網絡。因地制宜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支持鶴壁市寶山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鶴壁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國家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和提升供應保障能力,穩步推進減煤降碳。支持鶴壁市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建設。

(三)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支持鶴壁市推廣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市經驗,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強化對城市雨水徑流的排放控制與管理,修復城市水生態環境。開展淇河、衛河、湯河、共產主義渠等整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保護,高效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資源,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

五、深化改革開放創新

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構建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培育高質量發展強大動能。

強化創新驅動。支持鶴壁市重點產業園區、重點企業參與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輻射區、輻射點連選。鼓勵和引導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在鶴壁市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和技術轉移機構,推進汽車電子、清潔能源與新材料等領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創建,推動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等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建設,培育發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積極融入國家創新能力佈局。加快發展教育事業,支持鶴壁市發展職業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做大做優河南理工大學鶴壁工程技術學院,支持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創建本科層次職業大學。(晨報記者 陳豔豔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