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伊川縣淨土寺簡介

伊川淨土寺位於伊川縣白元鄉水牛溝村,始建於北魏天賜年間(404年),距今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與南北相臨的白元金山寺、夏堡清涼寺,並稱“五里三寺”,南部緊臨新石器時代遺址—白元遺址,北邊有仰韶文化土門遺址,在伊川歷史上享有盛名。

河南省伊川縣淨土寺簡介

伊川淨土寺佔地約9畝,2014年伊川縣人民政府將淨土寺列入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北魏之後,歷代對淨土寺多有修繕,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對淨土寺進行重修,明清兩代修葺更多。寺院現存最早的碑刻是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修淨土禪寺記》。該碑刻通高2.2米,寬O.72米,該碑為方形,四周列有花草紋飾,記載了重修淨土寺的意義、修建過程、規模等內容。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豎立的《伊陽淨土梵宇佛像記並序》碑刻,另有清乾隆、咸豐時期修繕碑刻。淨土寺中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清末建築是天王殿,天王殿面闊五間,硬山式建築,有前廊,廊柱為青石制,該建築對研究清代寺院的建築風格型制具有一定的研究和藝術價值。

玄奘法師(600一664年)13歲時在淨土寺剃度出家,在淨土寺的學習,奠定了他“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的雄心,在這裡形成自己的觀念、思想,是他西行取經求法人生之路起步的第一站。玄奘從印度帶回大量佛教經典並以畢生精力翻譯成中文,太宗皇帝賜號三藏法師,併為玄奘翻譯的佛經親撰《大唐三藏聖教序》,使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更大。在經歷一千多年風風雨雨和幾遭禁燬之後,淨土寺五間後大殿得以保留下來。淨土寺作為玄奘法師的出家地而聞名海內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