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名人戰,見證中國圍棋由弱到強

31年名人戰,見證中國圍棋由弱到強

3月9日,“嫘祖杯”第29屆中國圍棋名人戰總決賽在四川鹽亭縣落下帷幕,“玉面戰士”連笑在決勝局一波三折取得勝利,2-1戰勝周睿羊,成功衛冕“名人”頭銜。

盈尺棋盤,黑白兩子,方寸之間,演繹出多少波瀾壯闊的戰局,也濃縮著無盡的悲歡離合。1987年底,創刊不久的人民日報海外版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準備創辦一項賽事,當時體育組建議:何不辦個圍棋賽事呢。於是中國圍棋名人戰應運而生。

上世紀八十年代,正是中國圍棋在世界舞臺上叱詫風雲的時代。以聶衛平為代表的中國年輕棋手在中日圍棋擂臺上颳起一股旋風,將日本超一流棋手打翻在地,從而在神州大地上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圍棋熱,中國圍棋名人戰的誕生也對這股圍棋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回顧近三十載風雨兼程路,有許多酸甜苦辣。第一屆名人戰預賽時,幾十位棋手來到人民日報,就在當時的食堂裡打了一場比賽。記得那時還特邀了兩名小棋手,其中一人就是現在聲名顯赫的常昊。比賽中有“神童”之稱的上海棋手常昊以四分之一子的優勢戰勝了圍棋國手王群八段,他是至今為止參加名人戰年齡最小的棋手。

31年名人戰,見證中國圍棋由弱到強

在中國圍棋名人戰籌辦的同時,組織者就提出了舉辦中日名人戰的設想。由於日本名人戰是由朝日新聞社主辦,而朝日新聞恰好又與人民日報有很深的友誼,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在中國第一位名人產生以後,進行了中日圍棋名人戰。

1992年歲末,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李仁臣親率中國圍棋代表團遠赴日本,參加第五屆中日圍棋名人戰,顯示了一決死戰的決心。馬曉春將自己輕靈多變的棋風發揮的淋漓盡致,以2比1戰勝小林光一,終於在中日名人戰中迎來了久違的勝利。此後,馬曉春再也沒有給小林光一機會,連續在中日名人戰中取得勝利,最後朝日新聞以小林不願再比賽和經濟不景氣為由,中斷了中日名人戰。

正當中國棋手奮發砥礪,臥薪嚐膽,迎來一個又一個勝利時,誰也沒意識到韓國棋手的悄然崛起。

31年名人戰,見證中國圍棋由弱到強

☉1988年1月10日,首屆中國圍棋名人戰閉幕式

劉小光獲第一屆中國圍棋名人戰冠軍

29年來,名人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從椰林飄香的海南島到白雪皚皚的哈爾濱、從風景秀麗的黃山到道家名山武當、從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到歌仙劉三姐的家鄉柳州,無不留下中國圍棋名人戰的千古名局。比賽間隙,眾國手還與當地棋迷展開車輪大戰,名人戰為普及中國圍棋運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31年名人戰,見證中國圍棋由弱到強

名人戰賽名的由來:源於唐代

中國圍棋名人戰創辦於1988年,時任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輯的袁先祿醉心於中國傳統文化,他提出在創刊不久的人民日報海外版開闢由四大國手陳祖德、王汝南、華以剛、羅建文親筆撰寫的《四傑弈經》專欄,首開全國大型綜合性日報的先河。為擴大誕生不久的海外版影響力,創辦國內最高水平的圍棋賽事,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又可提高報紙知名度。“名人”一詞源於唐代,當時只有大國手才能封以“名人”稱號,而“棋聖”“本因坊”均為舶來品。

31年名人戰,見證中國圍棋由弱到強

2003年第十六屆

中國圍棋名人戰挑戰者邱峻六段

戰勝衛冕冠軍周鶴洋九段獲得冠軍

名人戰歷屆冠軍:

兩人創輝煌時代 13連霸難逾越

在目前的中國棋壇上,名人戰與天元戰是歷史最為悠久的賽事,幾乎所有國內棋壇上的知名棋手都曾在這兩項賽事的決賽舞臺上獻技。馬曉春從第二屆到第14屆比賽中實現了13連霸,成為了難以逾越的大紀錄。而古力則在第17屆到第22屆比賽中實現了六連冠,也為當時國內棋壇做了有力註腳。

31年名人戰,見證中國圍棋由弱到強

古力達成六連霸

29年堅持難能可貴

見證中國圍棋由弱到強

中國圍棋名人戰是我國規模最大、級別最高、水平最高、專業棋手參賽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一項傳統新聞棋戰。三十多年來,名人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無不留下了中國圍棋名人戰的千古名局。

圍棋,使我們人生境界更上一個臺階。中國圍棋名人戰,我們與之風雨相隨。

31年名人戰,見證中國圍棋由弱到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