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水潤丹城惠民心

通訊員 楊政澤

近年來,山丹縣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積極踐行新時期興水治水思路,認真組織實施骨幹水源工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小流域綜合治理、全面推行河長制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實現了新跨越,全縣水務公共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治水興水宏偉事業乘風破浪,繪就了一幅春華秋實、碩果累累的水務精彩畫卷。

新成效:17.1萬餘名群眾用上“放心水”

農村飲水安全直接關係農民的切身利益,影響著他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

大馬營鎮、霍城鎮都是山丹較偏遠的鄉鎮,供水矛盾突出。大馬營鎮磨灣村村民陳學孝說:“以前我們挑水都要走十多分鐘,而現如今,我們村家家都通了自來水,自來水接到灶臺邊,熱水器接到衛生間,用水既乾淨又方便。”來自村民樸實的話語,折射出山丹縣鄉村接通自來水後,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看天求雨生活難,現在有水保障好種田,老鄉們的生活越來越滋潤。”指著矗立在遠處山頭建成的東灣湖水庫,霍城河水利管理處處長湯貴仁欣喜地說,自實施“三農”供水工程後,優質乾淨的水已通到家家戶戶和田間地頭,霍城鎮的3100多名貧困人口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村民發展設施養殖、種植油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的信心更足了。

大馬營鎮、霍城鎮都是山丹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農田水利項目以來,數以萬計群眾受益的縮影。

據瞭解,山丹縣以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為重點,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累積完成投資2.12億元,有效解決了8個鄉(鎮)110個村3.98萬戶17.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同時,深入實施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建成干支渠道109條、726.43公里,渠系建築物2557座,斗渠1032條、1099.7公里,農渠3475條、1764.8公里,機電井770眼,配套農田灌溉面積9.41萬畝,建成30萬畝以上大型灌區1個,5萬畝以上中型灌區1個,有效解決了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問題。

聚焦民生水利,山丹縣在骨幹水源工程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山洪災害治理及城鄉供排水項目建設等方面都下了大力氣,花了大工夫,加快構建了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發展格局。

新進展:水利水務改革縱深推進

水利改革披堅執銳。近年來,山丹縣進一步深化水利水務改革,在水利投融資體制、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基層水務服務體系、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骨幹水網建設等方面將改革縱深推進,部分改革取得重點突破。

水務一體化改革進一步深化。山丹縣是甘肅省18個最嚴重乾旱缺水縣之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600立方米,乾旱缺水一直是制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為擺脫水危機,夯實發展基礎,山丹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全縣水利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水利改革的目標、思路和重點任務,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吸納資金,引進技術。2014年,山丹在全省範圍內率先與甘肅省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推進山丹縣城鄉水務一體化經營合作協議書》,註冊成立的甘肅水務山丹供水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項目法人,按照市場化運行與管理的方式,負責城市供水、汙水處理、工程建設和服務地方發展等方面工作。這是“破冰”之舉,是山丹縣縣委、縣政府立足破解水資源瓶頸、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手筆謀劃,形成了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水務一體化的新思路,這一項改革山丹走在了全省前列。

水權水價改革漸入佳境。近年來,山丹縣通過穩步推進水權水價改革,全面落實節水行動,並以馬營河灌區為水權分配試點,依據用水需求和節水技術應用等情況,將用水指標逐級分配到鄉鎮、村社、協會和農戶。嚴格制定了《山丹縣深化水權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在全面複核完善地下取水井計量設施的基礎上,修建支斗渠量水堰40座,建成渠道自動化量水設施26處、水權水量交易分中心1處。依託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精準推廣以管灌、滴灌為主的灌溉節水技術,常規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4.5萬畝,灌溉水利用率達到53%。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山丹縣在“放管服”改革上狠下工夫,創新推行“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改革,完成了水行政“三單一網”權利清單梳理工作,編制完成了取水許可等14項許可事項業務手冊和辦事指南,梳理出“最多跑一次”行政權力事項4項,公共服務事項2項,簡化了辦事流程、縮短了辦理時限,水利行政審批和服務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一河清泉水、一個產業鏈、一道風景線,生動詮釋山丹縣水務改革新作為、新成效、新氣象。在打造“資源水務、民生水務、生態水務、創新水務、法制水務”的新徵程上,山丹縣水務系統工作人員正奮力揚帆譜新篇。

新典範:水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四面青山樓外樓,新妝巧扮最風流;多情最是山丹水,依依一步一回頭。”是文人墨客對山丹河最動情的描述。

“未設河長以前,山丹河不僅水髒,水質不達標,而且白色垃圾多,夏天更是臭氣熏天,現在這些現象早已不復存在。如今,我每天早上都會和老伴到沿河步道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感受著山丹這幾年的巨大變化。”山丹縣清泉鎮南關村的李玉琴已經在山丹河邊生活了十多年,每每說起山丹河的變化,她都會不自覺地豎起大拇指。

山丹縣水務局局長、河長辦主任王開國介紹,山丹河,古稱弱水,是山丹人民的“母親河”。河流穿城而過,承載了老一輩人的記憶。2012年,山丹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把山丹河改造提升作為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做活水文章的惠民之舉,依託項目建設,對山丹河城區段實施河岸整治工程,解決了河道被隨意侵佔和河道內亂傾亂倒垃圾的問題;2013年建成了汙水處理廠,基本上實現了城市生活汙水集約化排放規模化處理;2016年7月,山丹河城區段河道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國安橋至山平公路橋2.1公里河段開工建設,2019年4月初開始試放水,4月底山丹河城區段實現全線注水,這裡已成為山丹縣人民觀賞遊玩的新的景觀帶。這一切的變化,得益於全縣河長制工作的有序推進,得益於縣、鄉、村三級191名河長的共同努力。

2019年,山丹縣多次組織水務、環保、河長辦等部門,針對各鄉(鎮)河長設立、制度出臺、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落實、“一河一策”方案編制、工作進度等情況進行多次專項督查並進行通報,促進了各地河長制工作均衡推進。認真組織實施“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取締入河排汙口18處,拆除違章建築物20處,清理河道生產生活垃圾6250餘噸,打擊河道非法採沙行為2處,關閉退出河道採砂洗砂場26家,拆除生產生活房屋820平方米、採砂洗砂設施設備25臺(套),平整採砂坑道42處,設置防護圍欄32公里,保證了河道的整潔暢通。

“在山丹縣東樂鎮、鎮黨委、鎮政府大膽探索創新,採取“黨建+村規民約”方式,把河長制工作納入村規民約範疇,率先制定河道管護村規民約,並作為鎮黨委政府、村支兩委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來抓,納入村支兩委成員和黨員同志參與河湖管理的職能職責。”山丹縣河長辦專職副主任張天鋒說。

據瞭解,2019年,山丹縣全面完成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工作方案,全面建成了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191名河長已覆蓋該縣所有河流和水庫,縣鄉村三級全面組建了河長制工作機構,建立了河長制工作六項基本制度,設置河長公示牌148塊,開展河長巡河活動1234次,編制完成了5條縣級河長河流“一河一策”治理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