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恐婚是病嗎?那我們還要不要結婚?

當代青年人的焦慮已經從脫髮養生延伸到了結婚甚至的話題上。

30歲不到整天被七大姑八大姨就開始催婚,明明事業正直上升期,家裡只知催催催。雖說有一個不差的對象,處了幾年,可是依然還是不敢面對結婚這件事。

有時候,讓我們感到恐懼和焦慮的,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婚姻本身,而是這些“異樣的目光”,以及周圍人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和期望。

奇葩說:恐婚是病嗎?那我們還要不要結婚?

《奇葩說》第六季第八集辯題: “戀愛多年,我卻恐婚。現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嗎?”就引來了全網的關注。

奇葩說:恐婚是病嗎?那我們還要不要結婚?

一場關於恐婚的投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恐婚”,4個選項,一萬人的投票。“恐懼婚姻中的未知和風險”這個選項獲得了近半數的投票,那麼我們仔細分析下婚後的那些未知與風險。

奇葩說:恐婚是病嗎?那我們還要不要結婚?

1.失去其他機會的可能性

選擇婚姻,選擇了一份保障,身份也轉變成了某人在法律意義上的合法伴侶,同時承擔一定的法律義務。比如在手術判決書上簽字的權利,你要對你的伴侶負責,繼承財產的權利,等各種夫妻二人享有的權利。

那麼失去的就是有可能最適的其他對象,因為在社會責任上選擇成為一個人的伴侶,那麼也要承擔這個身份所帶來的一些束縛。很多人也因為這樣的束縛,導致婚姻產生了裂痕,想要挽救裂痕點擊頭像查看主頁留言,她會幫助你。

2.喪失了絕對的自由

戀愛可以是單方面的付出,也可以是兩個人的互相努力,主要看雙方如何找到最適合的模式。但是婚姻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夫妻雙方要共同為了這個家庭努力,更現實的問題是,夫妻雙方不僅要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同時還承擔著一部分為人子女的社會責任。必然喪失了一部分的權力。或許有人會說,像papi醬那樣的獨立女性,完全可以不用擔心這種與另一個家庭的關係。但是多數人都是沒辦法做到婚姻自由的。

奇葩說:恐婚是病嗎?那我們還要不要結婚?

3.害怕失敗的婚姻

小時候的家庭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在表象有可能看不出,但是潛意識的判斷中,這種經歷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選擇權利,在家庭關係有可能不和諧的關係中,這種孩子有可能排斥親密關係。甚至害怕戀愛,更別說結婚。還有一群完美主義者,他們可以自己做到十全十美,可是沒辦法控制伴侶的十全十美和這段關係的完美無缺。

我們恐懼任何東西的理由總是可以說出一大堆,可是在這個社會的發展趨勢下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恐婚怎麼解決,還是和伴侶最佳的相處模式,小編認為是後者。

我們曾經都看好的神仙戀愛,雙宋的戀情,也迎來的破碎的結局,可想而知,結婚並不是他們兩個人的最適關係。

奇葩說:恐婚是病嗎?那我們還要不要結婚?

2018年一季度,民政局公佈的數據是全國結婚的301.7萬對,離婚的數據為170萬對,離結率達到了56.3%。簡而言之就是兩對夫妻結婚就有一對夫妻離婚。

那麼,離結率這麼高,以至於我們去思考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之後的社會的發展,兩性相處的最佳模式只能是婚姻嗎?婚姻給了我們保障,卻沒辦法真的給我們一個號稱完美的籠讓我們和伴侶過完這一生。

在全球範圍內,有一個國家,結婚的人口只佔12%。那就是匈牙利,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國家。但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在是當年那個只能看到談婚論嫁,只能父母命,媒妁之言的男生,女生。每個人都接觸著更前衛的思想。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思考去追尋那個更適合自己的兩性關係相處模式呢?

奇葩說:恐婚是病嗎?那我們還要不要結婚?

週末夫妻是一個出現很長時間的名詞。最開始,是因為因為求學或者工作不得不分開的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但是,隨著社會快節奏的發展,都市青年的996,男女相處的模式和週末夫妻又有何不同,更何況的是隻有周天一天時間才有夫妻的共同日子,當我們所謂的婚姻以天數來計算的時候,這個真的是適合我們和另一半的相處模式嗎?

當然,除了週末夫妻之外,還有更多的相處模式,如月度夫妻,合同夫妻。合同制婚姻的相處模式給予了婚姻模式更大的可能,而且已經在法國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根據雙方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合約,如果某一個人不願意在進行下去的話,這個合同制婚姻就無條件終止。更節省了昂貴的離婚成本。

奇葩說:恐婚是病嗎?那我們還要不要結婚?

最後,各種模式驅動下,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更重要的是找到兩性關係中的一個平衡點。在未來婚姻制度多變的預測之下。

有情感心理、婚姻家庭、戀愛脫單、人際關係、自我成長等方面的問題和困擾,可以看我主頁簡介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