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往事》:昆汀寫給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私密情書

《好萊塢往事》:昆汀寫給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私密情書

《好萊塢往事》是昆汀·塔倫蒂諾的第九部長片,也是最不像昆汀風格的一部電影。當然,說這部電影風格上不像,主要指的是這部電影的絕大部分時間裡都像是一部文藝片,像昆汀寫給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一封情書。直到影片最後半個小時裡,電影風格驟變,我們以往熟悉的昆汀突然出現了。此時,我們才恍然明白,昆汀不動聲色地鋪墊這麼多時間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結尾如果不劇透的話,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因為只要看完整部電影你才能真切感受到,昆汀再用他一貫的風格表達對那個逝去的好萊塢致敬。

看這部電影的感覺很微妙。因為,喜歡昆汀電影的人都會對其有一種預想中的期待,而且這種期待隨著對電影劇情的瞭解,逐漸在加深我們的印象。這部電影一直都用一個很奇特的點進行宣傳,這個賣點就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轟動好萊塢的曼森殺人案。如果對這段歷史不瞭解的話,最好先進行了解一下,當然如果不瞭解,並不影響你的觀影體驗。但是,我們越是熟悉那段歷史和那個驚人的案件,越能提升我們對這部電影結尾反轉的觀影期待。這大概是昆汀創作劇本的狡黠之處,他拉高了我們的期待,但是結尾扭轉了我們的心理,這種處理結尾的方式,並不是讓我們期待落空,而是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童話般的天真。我們能感受到導演的那種對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愛慕之情。

《好萊塢往事》:昆汀寫給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私密情書

簡答說下貫穿電影始終的曼森殺人案。此案發生在1969年8月9日,好萊塢茨埃羅大道的豪宅內四人被殺,其中有著名導演波蘭斯基的妻子,好萊塢新星莎朗·塔特。兩人去年剛成婚,塔特被殺時已經身懷有孕八個月。案發現場慘不忍睹,據說塔特身中十六刀,其他三人也都是波蘭斯基夫婦的朋友,也都是身中數刀而亡,現場還有兇手留下的“pig”的字樣。當時,波蘭斯基在倫敦拍片才逃過一劫。這件慘劇人寰的好萊塢兇殺案轟動了美國,後來案件的兇手被鎖定為一個邪教的頭目查爾斯·曼森。曼森本來也就是個三流音樂人,但是在音樂的道路上並不順利,此人善於蠱惑人心,創立了邪教“曼森家族”,身邊總有一批青年男女追隨其後,視其為這個墮落世界的救世主。但是曼森為何要殺害波蘭斯基的妻子,至今動機不明。有幾種可信的說法,其一是波蘭斯基曾拍過一部關於邪教的電影《魔鬼怪嬰》惹惱了曼森,曼森想要殺雞儆猴。還有一種是曼森想發動末日的種族和階級戰爭。另一種是曼森經過波蘭斯基家門口問路時遭到了冷遇——昆汀在電影中很巧妙地借用了這幾種猜測的原因。這件好萊塢案件轟動一時,曼森最終被他的信徒供出,被捕入獄。很難想象,2017年曼森才在獄中去世,活了八十多歲。

《好萊塢往事》:昆汀寫給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私密情書

《好萊塢往事》與這件案子有什麼關係呢?在關於電影的介紹中,曼森殺人案只是作為故事背景而出現的。這句介紹真的平淡無奇,但是如果看完了結局之後,就會意識到這句話說得很巧妙。何為背景?至少從一開始,我們就會忽略掉背景的含義,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漸會在內心種下陰影,因為在電影中,昆汀從開始就強調那個日期一步步接近到來,1969年8月9日晚上。這種強調帶給我們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隨著那個日期的拉近,我們內心的緊張感被調動起來了,觀影是一種非常矛盾和複雜的情緒,我們想看到昆汀在電影中重現那個殘酷時刻的到來——考慮到昆汀所有電影中那種極端暴力的風格,我們可以想象到,這種殺人場景的重現是如何地血腥和震撼——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有些反感和遲疑要不要觀看到這一幕場景。因為在影片中,昆汀讓我們看到了瑪格特·羅比飾演的莎朗·塔特,這個好萊塢的玉女一樣的人物,她對好萊塢充滿了好奇心,她熱愛生活,愛電影,像個剛出道的文藝女青年,身邊總有朋友陪伴,她每天都是那麼開心地生活,尤其是懷著身孕以後,我們能夠感受到她身上的那種魅力。這是個未來無可限量一樣的人物,在影片中重現她被殺的場景,多少有些殘忍。這種矛盾的心態在觀影中一直都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裡,來來回回,直接影響我們的觀影體驗。昆汀當然對此瞭然於胸。或者這樣說,他創作劇本的時候已經埋下了這種伏筆,也知道這種體驗如果不在結尾進行巧妙地處理,很可能導致整部電影全盤失敗。

《好萊塢往事》:昆汀寫給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私密情書

其實看完結尾的處理後,我們不得不佩服昆汀高超的技藝。而且這處理並不出人意外,實際上,我們回想到昆汀之前的《無恥混蛋》,那已經是很大膽的改寫歷史了,但並不覺得突兀。別告訴我你沒有幻想過,某一時刻,你可以殺死希特勒,改變歷史。昆汀的電影只不過代表了一種極致的幻想,把這種幻想變成了電影的藝術,在電影中殺死了他。更巧妙的是,《好萊塢往事》中有一個橋段正是對《無恥混蛋》的那一幕高潮的致敬,在一家電影院裡,用噴火槍直接燒死一堆納粹。這就是電影的魅力,它可以逃避歷史的法則,輕盈地翱翔於天際之外。電影並不用討好歷史,它只需要討好觀眾就好了。因為電影就是造夢的藝術,我們在電影中並不遵循歷史的法則,而是遵循藝術的法則。或者說,正是因為現實太殘酷了,我們才偶爾躲進電影院去,哪怕逃避兩個小時的時間,短暫的調整,那也是美好的時刻。

《好萊塢往事》:昆汀寫給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私密情書

某種意義上,《好萊塢往事》最美好的時刻就是最後結尾到來的時刻。我們期待的結果發生了,殺戮果然要開始了,殺戮得到了完美的重現,但是殺戮並沒有朝著我們一直覺得可能發生的地方發生——這句話很拗口,但是看到結尾處,殺戮結束後,那個美妙的小夜曲出現,我們內心突然變得很溫柔起來,覺得那一定是個美好的夜晚。這種心情當然並不是說我們都是變態,對殺戮發生了無動於衷,只不過昆汀用殺戮制止了殺戮的到來,或者說他用電影改變了過去,製造了美好的一刻的到來。只有看到結尾處,我們才能感受到《好萊塢往事》的真實寓意,昆汀對過去的那個時代充滿了敬意,他不但喜歡那個時代,他還想回到過去,改寫歷史的某一時刻,參與到那個時代中去。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看完電影,我們忘記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只記住了電影中那些美好的時刻。這就是昆汀電影的魅力。我們沒想到,他還能這麼溫柔,或者這樣說,只有面對他喜歡的那個時代,他的電影才變得如此溫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