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逆之交,文化做媒

兒童醫院裡,兒童輸液時大多家長都在讓兒童看手機動畫,只碰到一個兒童輸液不看手機而是聽大人講故事或聽大人談話,很多人都在誇讚他真懂事,更有的家長氣憤地拿他批評自己的孩子不成器。其實,這些孩子才都是四歲以下的兒童呀!

對於不看手機的兒童,要和他成為朋友很簡單:講故事。一講故事就吸引了他,接著就熟悉了,再接著就是他無窮無盡的問題了。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能夠與大人交流,更是羨煞旁人。對於看手機的兒童,如果想和他做朋友,其實也簡單,就是滿足他看手機的需求就行。對其他東西他們不敏感。

為什麼會這樣?孩子這麼小,根源很好找:家庭文化氛圍或者說是家庭文化建設出了問題。如果全家人在家沒有事時都拿著時間看,自然會把孩子引導到看手機為樂上;如果一家人在家都是拿書看,孩子自然就養成了愛讀書聽故事的習慣。所以,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或者培養一個將來不讓家長操心的孩子,在孩子三歲前養成他良好的習慣至關重要,養成孩子良好習慣的最後辦法就是搞好家庭文化建設。

怎麼搞家庭文化建設?第一,平時多給孩子講故事,因為孩子還不識字,自己無法閱讀,需要大人替他閱讀,再講給他聽。第二,可以給他買一些畫書看,讓他看了畫書給大人講書中的故事。第三,多帶孩子去書店逛逛。第四,家裡多擺放各種圖書,牆壁上給孩子留創作(塗鴉)的地方。第五,領孩子逛大街時,及時為孩子講解大街上的文化現象。

不要想著孩子小,不懂事,聽不懂,理解不了而不做。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你教他什麼他都能夠慢慢理解的,正如你讓他看手機一樣。

當然,我們還要防止孩子從小成為書呆子。因此,要及時教他生活常識,解決問題的辦法,更要注意學以致用,使他有成就感。

沒有生而知之,只有教而育之。天賦再高,沒有後天努力,終將一事無成,就如王安石寫的《傷仲永》中的方仲永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