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那個只有一件格子衫的人是怎樣改變世界的

王堅,那個只有一件格子衫的人是怎樣改變世界的

2019年3月10日晚,我以一個記錄者的身份觀察了博士跟一群年輕人幾個小時。由於博士不想突出個人,最後這篇文章並沒有發佈在InfoQ的渠道上,8個月後,我選擇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眼中的王堅博士。

阿里雲創始人、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心理學博士、忽悠了馬雲的“騙子”,這可能是王堅博士以前最為人知的title。而現在,博士又多了一箇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稱號,這應該是第一位以私企身份當選院士的學者,實至名歸。

榮譽等身的博士,在我眼裡,卻是一個純粹的不能再純粹的技術人。我有幸見過博士三次,博士三次都穿著那件同款的藍白格子衫,雖然是文科博士出身,但他比誰都像程序員。

2019年3月10日晚8點,這是我第三次見到博士,和他那件藍色的格子襯衫。

“內容把控不嚴最後會要出問題的!要出問題的…要出問題的…”低頭盯著論壇議題草案的王堅博士喃喃地重複著這句話。論壇議題負責人端坐在博士身旁,像一個等待老師點評的小學生那樣,緊張、侷促而又充滿期待。

原定下午2點開始的議程,因為王堅博士要跟兩會的領導聊科技被改到了晚上7點,博士風塵僕僕趕到時,已是晚上8點。那天的北京下起了這幾年罕見的春雨,寒風撲面。博士還是那一襲格子襯衫、運動鞋、電腦包,儼然一副剛從西二旗地鐵上走出來的碼農模樣。

按王堅博士的說法,此類線下溝通會稱為“懇談會”,大家圍坐在一起,懇切地交談。會議的主題圍繞一個名叫“2050”的大會。2050大會是一個由志願者發起,非盈利性質的大會,當天參與懇談會的幾位年輕人都是志願者,其中不乏帶著整個公司投入2050項目的狂熱分子。

王堅,那個只有一件格子衫的人是怎樣改變世界的

(2050@2019 啟動會)

“這是一個全球年輕人比任何時候都多的時代,世界人口的50%在30歲以下,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令人激動?”

然而在不少人看來,經濟發展、互聯網風口的紅利都被上一輩人吃掉了,今天的年輕人面臨的是更加高昂的房價、更具壓力的生活、更加辛苦的工作狀態。城市發展問題、環境問題、疾病問題,歷史留下了許多問題,世界卻自然地把挑戰留給了年輕人。

有什麼辦法,能讓這佔世界半數人口的年輕人團聚在一起呢?唯有科技!

當第一隻古猿仰望星空的時候,人類離文明就不遠了。當年輕人因為科技而團聚時,未來就不遠了。

於是,這位心理學博士“忽悠”了一大批年輕人,志願地參與到了這個項目中。

王堅,那個只有一件格子衫的人是怎樣改變世界的

(雲棲小鎮九億多秒倒計時,直到2050年)

當設計師開始向博士展示Demo前,博士嘴上說著:“設計的事兒我不懂,你們看著來就行了。”

然而在接下來的展示時間內,設計師們遭到全方位的無情“吊打”:

“這個設計跟上一屆大會之間沒有傳承。”

“Less is more,simple is best。”

“所有的設計師都想證明自己的設計是最好的,然而並不是。”

乍看起來,似乎王堅博士在這個團體裡擁有著無上的權威,但他一直在強調:“2050是一個沒有階層、沒有身份的地方,如果你要做什麼改動,沒問題,給我足夠的數據證明你的觀點,我一定聽你的。”

一再遭遇挑戰的設計師們同樣沒有屈服,這一場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沒有結果。王堅博士突然冒出了一句:“你們所有的這些設計、手稿、初版再版終版的資料,都要放到2050的博物館裡,讓來參加的年輕人們知道我們在這個後面花了多大的心血。”

設計師們特別感動,然後接著繼續跟博士爭論。

當議程進行到整個大會最重要部分的論壇、議題設置時,已經是晚上10點多。桌上的咖啡、可樂、檸檬水都空了,志願者們依舊精神飽滿,除了在旁邊想打哈欠而不敢的本人。

“為什麼要搞財經論壇?這跟年輕人有什麼關係?”

“你就是搞一個關注年輕人健康的中醫議題都比這強!”

“峰會這種名字一定要斃掉!避免會中套會!”

“議題別搞成科普了,科技不是科普,科普聽起來高高在上,好像在教育年輕人,不好。”

“現在不合規的都先從官網上撤下來,等講清楚、改明白了再上。”

不出所料,又是一次單方面的吊打。

放鬆下來的設計師們靠在沙發上露出了意味深長的微笑,帶著慈祥的目光看著論壇議題的負責人。

“所以我說為什麼你們的設計不要搞那麼多有的沒的,科技感的重點是在他找來的議題分享人,是這些議題讓這些設計有科技感了,不是設計讓議題有科技感,別本末倒置了。”

設計師們一拍大腿,可不是麼!

坐在一旁的我不由有點恍惚,多年前這位心理學博士帶著一群“瘋子般”的年輕人創立了如今滿載榮光的阿里雲。多年後,這位心理學博士又帶著一群狂熱分子創造了一個名為“2050”的新概念。他既有著技術人的嚴謹,對數據極度尊重,又有著文字工作者的敏銳,摳字眼幾近咬文嚼字。

原定2個小時的議程,最後足足聊了4個多小時,從晚上8點聊到了0點以後。王堅博士在被助理遠程催促休息無數遍後,終於站起身來背上了電腦包。看起來已經結束的議題又變成了三五成群的小團體交流:設計師們叼著煙在討論視覺、UI、佈景怎麼改,火光在寒風中忽明忽滅;搭建商在討論著怎麼樣設計把人流合理分配、提高體驗;論壇議題負責人仍舊在跟博士討論著各種細節……

當我終於坐上網約司機的車後,手機最後一點電量消耗殆盡,屏幕黑了下去。再回到家時已經是凌晨一點,風住雨歇,平復心情後沉沉睡去。當鬧鐘再次響起時,窗外已經是一片晴朗,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像極了這群因為科技而團聚的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