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賣方分析師:機構資金首選牧原 疫苗股時機不到 飼料股別選

首先本人極其看好豬肉板塊,最看好阿爾法的牧原和貝塔的正邦。邏輯簡單明瞭,高豬價+明年的高出欄+疫情的邊際效應遞減(完全成本下降)=確定性利潤。彈性+確定性=結合收益,又有賭性又有穩定性。

但今天通過某個契機和行業大佬(第一代賣方資深分析師)的深度交流還是有點分歧,具體內容如下:

1、大佬認為豬價的高點在明年一季度,二季度還有一個次高點,但豬價見頂之後上半年依然維持較高位置,到了明年下半年才有望緩步下跌。至於上市公司的盈利高點要到明年下半年初期,因為那個時候雖然豬價不是最高點,但仍處於高位,而上市公司的量能在下半年集中爆發,價穩+量爆是上市豬企的盈利頂峰。

2、環保禁養+非洲豬瘟導致行業去產能嚴重,今年產能去化到達50%-60%,2021年之後產能才有望完全恢復。而本輪豬週期的去散戶化主要集中在0-200頭規模的小農戶,近期復養的主力軍主要是養殖龍頭和5000頭以上規模豬場,這批人疫情控制還不錯,而且產能恢復的很明顯。

3、目前機構還是把豬肉股當週期股來看待,沒有人敢提前佈局所謂的成長性(牧原除外)。我問了他,未來散戶永久退出,豬價的波動率是不是會大幅降低,而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將體現在產能擴張上,享受成長股的估值。

大佬說錯了一半,首先豬價的波動率未來幾年一定會大幅降低,但是根據上市公司和一些規模大廠未來3年的產能規劃如果都能實現,未來幾年豬肉產能會在某個時間段又會集中釋放,將導致豬價會大幅下跌,可能跌到15塊,而由於散戶的退出,跌到15塊後豬價仍處於低波動,這時候上市公司要比拼成本,整個行業可能甚至會虧損2年,成本控制的好的企業會活下來,而成本失控的企業類似於前幾年因為非洲豬瘟的退出的散戶一樣,被淘汰。(我的正邦科技要加油啊,但是投資也不一定拿到那個時候)

4、非洲豬瘟疫苗本來11月就打算中試,明年上半年準備推出。但是無奈上面揹負的壓力太大,沒人敢拍板,而且最近的實驗苗效果也不是極其好,所以一直拖著,明年大概率也推不出來

5、大佬解答了我飼料股和疫苗股一直跌的原因,飼料股:規模養殖場雖然產能恢復,但是很多大企業都自己佈局建了飼料廠,基本能保證自給自足,所以未來外購飼料的需求會越來越少,飼料企業會消失一大半

疫苗股:之前炒豬瘟疫苗估值太高,年報疫苗股還有一次大雷,部分龍頭企業業績下滑將超過百分之70,資金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前買,還要再挖坑

7、不要寄希望生豬養殖公司搞上下游一體化,風險巨大。根據海外的經驗,有成功的,也有因為佈局下游而破產的。主要是上游生豬沒有品牌效應,你的我的豬都一樣。而下游針對消費者的豬肉具有品牌效應,需要前期大規模投入,還需要客戶認同,這點現在已經成熟的類似雙匯的這類龍頭公司品牌效應已經積累很深,很難撼動,而且雙匯的模式主要能依靠海外佈局,而屠宰本身的毛利率不高,寄希望於生豬養殖企業搞一體化抬升估值,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8、正邦科技三季度明確死了不少豬(已經是名牌),所以市場對它的認同度偏低,最近公司透明度有所提升,但是大資金還是不敢急於大舉進攻,估值雖低,但是大資金仍有顧慮。

9、天邦未來兩年的產能是個問題,明年的出欄預期能否實現持極大的保留態度。

10、牧原股份前十大股東都是長期鎖定的資金,籌碼非常穩定,不會在意短期波動,短期牧原的漲跌是因為一些活躍資金的進出影響。對於機構和大資金而言,首選還是牧原,持股不動和跌下來加倉

11、生豬期貨短期還無法推出,推出之後對上市公司影響也有限

寫在最後:

一年五倍者如過江之鯽,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點擊頭像,關注確幸股票APP,分享全球明星股的成長紅利。在確幸股票,做更確定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