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寶塔區萬花山鄉:強化黨建引領 凝聚脫貧合力

近年來,萬花山鄉黨委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理念,通過壓緊責任鏈條、夯實基層基礎、發展特色產業、堅持志智雙扶,不斷激發黨員群眾內生動力,用黨員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目前,全鄉累計脫貧438戶1066人,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960元,貧困發生率降至1.92%。

壓緊責任鏈條,扛起脫貧攻堅“千斤擔”。堅持黨委領導,建立“周安排、月通報、季考評、年考核”的工作機制,將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促進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高度融合、無縫對接。鄉黨委每季度點評一次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各村支部堅持“一手抓黨建、一手抓脫貧、雙手合實、同向發力”,實打實地把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擰成“一股繩”。嚴格落實黨政班子成員包村,機關幹部、村幹部包戶制度,將抓黨建脫貧攻堅工作納入村支部書記“述職評議”及機關幹部年度考核重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評先選優和評定績效的重要依據。近年來,共提拔使用抓黨建促脫貧業績突出幹部2名、推薦優秀年輕後備幹部3名,樹立了“抓黨建、促扶貧、重實績”的鮮明導向。

夯實基層基礎,固牢脫貧攻堅“橋頭堡”。堅持把黨員幹部隊伍建設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按照“因人定村、因村派人”的原則,從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善於做群眾工作的幹部中擇優選派駐村幹部。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將帶富能力強、密切幹群關係的“能人”選進“兩委”班子,高質量完成17個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每年舉辦4次村支部書記培訓班,開展“第一書記”外出學習4次、集中培訓6次,提高基層黨組織書記和“第一書記”抓基層黨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工作的能力。鼓勵黨員在扶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積極嘗試新技術、涉及新領域、發展新產業,培養致富能手。精心搭建能人回鄉創業平臺,動員在外打工人員,有經濟頭腦的年輕人返鄉創業,促使在外能人從“不歸鳥”變為脫貧致富“領頭雁”。

發展特色產業,找準脫貧攻堅“主攻點”。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支部+企業+貧困戶“等產業扶貧模式,有效發揮黨組織引領和帶富功能,推動資金、技術等資源向產業聚集,著力發展鄉村旅遊、山地蘋果、黑毛豬養殖三大特色產業。高標準打造杜甫川農家樂一條川,引進延安最大的遊客集散中心、萬花生態旅遊度假區兩項重大項目,實施佛道嶺森林養生運動公園、鄉村旅館、毛家古寨、拓展訓練基地等旅遊項目。建設萬花萬畝山地觀光蘋果示範基地和寶塔區蘋果產銷服務中心項目,建成投產4.0智能選果線一條和3000噸立體智能氣調庫一座。建設陝北黑毛豬養殖基地和種豬繁育基地,打造4個 “一村一品”養殖專業村。成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31個,全面完成清產核資、成員鑑定、股權量化、資產移交等工作,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10個。

堅持志智雙扶,點亮脫貧致富“新希望”。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政治引領、組織保障功能。把提升貧困群眾能力素質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舉措,堅持扶智扶志一起抓。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評選十星級文明戶890戶;積極開展新家風家訓傳承推廣活動,評選360戶“新時代好家風家訓”示範家庭;堅持每月組織召開“道德講堂”,引導教育群眾講良心、講誠信、講孝心,狠剎賭博鬥毆、欺人訛人的歪風邪氣,有效激發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推進服務群眾網格化、精細化,大力開展技能培訓,重點瞄準建檔立卡438戶1066人,舉辦果樹管理、養殖技術、鄉村旅遊等各類從業技能培訓班83期,受訓群眾達6860餘人次,有力提升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本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