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蘭前三村的“三本扶貧賬”

11月的東北,早已顆粒歸倉,百姓們習慣算算一年的收穫,籌劃新的一年。在望奎縣的國家級貧困村正蘭前三村,村民和省應急管理廳駐村工作隊隊長尹宇洲、村支書王術海掰開手指頭,為記者算了三本賬:“經濟賬”、“人氣賬”和“民生賬”。

正蘭前三村的“三本扶貧賬”

  正蘭前三村村貌。

  正蘭前三村位於望奎縣城西北10公里處。之前,村裡共有1344戶、4400人,其中貧困戶就有149戶330人,村集體欠外債最多時達到了幾百萬。但現在村裡富起來了,危舊房也不見了,6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熱鬧非凡,村裡的主街道也變成寬闊的柏油路,街道兩旁臭氣熏天的髒水溝改造成了整齊的磚混邊溝,真是絲毫不比城裡差。

  在貧困戶杜文平家的玉米堆上,杜文平一邊翻著玉米棒子一邊給記者算起了“經濟賬”。“以前,俺家只種些苞米,品種還跟不上,產量總上不去,一年到頭掙不了多少錢,這幾年好了,扶貧隊和村裡一起幫俺換了新種子,今年這收成還真不錯。他們還幫俺養起了大鵝、房前屋後的小園種的菜也能賣錢了,這一年到頭沒少掙。”杜文平樂呵呵地說。

正蘭前三村的“三本扶貧賬”

  尹宇洲和王術海在杜文平家交流玉米收穫情況。

  正蘭前三村的149戶貧困戶實現了戶戶均有1處私人訂製小菜園,僅此一項每年就能增收300元以上。

  “村裡慢慢有錢了,以前跑到外面打工的人,開始琢磨回家乾點啥了。”這就是村支書王術海的“人氣帳”。

  按戶口算,村裡有1344戶,但之前只有633戶住在村裡,稍微有些技術、人脈的都跑到外地打工了。但現在記者在村裡聽村民們說的卻是“今年豬價不錯,等我家兒子過年回來琢磨整個暖棚養豬,守家在地乾點啥都比外邊踏實”,“看看今年苞米啥價,明年和家裡孩子多包點地,不讓他們去打工了”。這段時間,有好幾撥人給王術海打電話“要回村乾點啥”。這個小村子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站在村裡的溫室大棚裡,尹宇洲和王術海看著還有20天就能賣的柿子,說起了“民生賬”。作為貧困村,正蘭前三村不僅要讓建檔立卡的149戶330人脫貧,還要讓全村非貧困人口不發生新增貧困,已脫貧人口中不返貧。

正蘭前三村的“三本扶貧賬”

  尹宇洲和王術海查看柿子生長情況。

  為了脫貧,除了傳統的種植業,正蘭前三村盡其所能,邁開步子,僅2018年就新建溫室大棚12棟,覆蓋44戶貧困戶,戶均增收達1800元,註冊“前三佐”鴨蛋和小米特色品牌,培育和打造後三特色農產品品牌,通過開辦的5家“淘實惠”智慧商店,大力發展電商經濟,實現了農產品走出去。

正蘭前三村的“三本扶貧賬”

  只要結合當地實際找路子,貧困村一定能實現脫貧,實現食有所保、衣有所用、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經濟賬”、“人氣賬”和“民生賬”這三筆賬,不僅讓貧困戶的口袋鼓起來,也讓村子活了起來,更讓黨的群眾基礎鞏固起來。(記者陳建偉 白林鶴)


分享到:


相關文章: